海子《九月》
平日里喜欢听歌,随心情变化涉猎的曲风类型也颇多,大陆民谣歌手、港台摇滚乐队、欧美碧昂斯、蕾哈娜歌曲,亦或是日本久石让音乐等等。如果你问我印象中人类最深沉的哀歌是哪首,我一定会毫不犹豫选择海子的《九月》。
记忆中,应该是去年夏,听到了这首《九月》,充满神秘色彩,神性意象地曲风及深沉压抑的歌词重击着我的大脑,充满黑色,似乎真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不停地呼唤。词作海子,曲作张慧生,二人均死于自杀,演唱者盲人歌手周云蓬重新编曲,赋予其新生命,锦上添花,继而走红。
海子我曾听说过,但对其未曾了解,更不知是怎样的一种心境与遭遇才能写出如此看似沉重的诗歌呢?是精神信仰?自由的向往?是绝望与孤寂?还是一种灵气,一种悟性?是看不开还是看的太开呢?我也不清楚。
海子画像(图片来自网络)年仅25岁的海子卧轨自杀。身边带着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雅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并留有一行遗书:“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九月》一诗写于一九八六年,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海子已经从北京大学毕业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近三个年头。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诗歌一开头就将人牵引到一个充满神秘氛围的情景之中,野花一片通常是在辽阔的草原上的情景,但在死亡的荒原上,却不知道曙光在哪里,这还是草原吗?众神怎会死亡呢?草原上回响着海子“琴声呜咽,泪水全无”的精神求解与心灵深处的拷问,而琴声却始终不能抵达远方。“我把远方的远归还草原”,孤独寂寞死亡却穿越千年的岁月,被高悬的孤月所见证,带着内心的孤独与不甘,只好只身上马,奔向远方的自由。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这句歌“纠缠”了我很久很久,脑子里想起,内心里出现,嘴里哼起。木头和马尾是马头琴的两部分。而海子为什么非得说“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呢?而且要反复的多次出现?无论在何时何地,琴都是诗人最忠诚的伴侣。“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在死亡面前,我们的生命有何意义?没有人可以逃过死亡,于是向死而生,这便是最深刻、最无奈的对生命价值的体现,在这个精神被阉割的时代,也许只有死亡对他来说才是最好的拯救。有心提醒于世人,却未曾得到回应,作为一个孤独时代的先知,却只能成为一个世人眼中的异类。只好“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是何等的心酸与不甘,又有谁知道呢?
个人抄写海子《九月》所以海子去了,去了很远的地方,狂风奔我心,众生穿我魂,也许是最好的归宿。
我未曾读懂这首诗,但却流泪了。也许,我们应该像他说的另外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孙阳
17年1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