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详注《随园诗话》(1002)

详注《随园诗话》(1002)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3-04-26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九·六〇】

宰江宁时,有南乡钱贡甫之子某,买张某妻陈氏为妾,得价后,屡诈不遂,遂来控官。余召讯之。钱烧窑,张为其采煤者也,貌如石炭,妻嫣然窈窕。钱美少年,能诗。余意天然佳偶,欲配合之,而格于例,乃发官媒,免其。有役某素黠,探知官意,密授钱计,仍买归焉。钱故乡居,事过后,余不便再问消息。后十余年,余游牛首山,路见鬋鬃者,率三婴儿,捧香伏地。问何人。曰:“钱某也。年来妻亡,扶陈氏为正室。此三儿皆其所生。某亦入上元学矣。妻闻公游山,命我来谢。”献诗云:“酬恩两个山村雀,含着金环没处寻。绿叶成阴满枝子,费公多少种花心。”

钱贡甫,无考。

格于例,意思是受限制于《大清律例》。格,本有度量和等级的意思,演变引申又有限制、禁止的涵义。

官媒,音guān méi,亦称“官媒婆”。旧时衙署中担任媒妁等事的妇女。官媒亦是代表政府管理男女婚姻之事的机构,即官方的婚姻介绍所。官方的媒人,古代称作媒官、媒氏、媒互人等,最早出现在西周。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即婚配)”,“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看来,媒氏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掌握全国男女的姓名和出生时间,督促适龄男女结婚。《管子·入国篇》中这样描述春秋战国时代的官媒:“凡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曰鳏,妇人无夫曰寡。取鳏寡而合和之,予田宅而家室之,此之谓合独。”可见当时的官媒,除了为年轻人安排嫁娶外,还要帮助鳏夫寡妇重新组织家庭,并整合他们的财产。自秦至清,官媒的权力仍然很大。私媒则是我们熟悉的媒婆形象,但古时私媒做成的婚姻也还是要到官媒处登记,接受官媒的监督,才符合国家法律的规定。

笞,音chī,释义:用鞭杖或竹板打:鞭笞。2、古代的一种刑罚,用竹板、荆条或其他打人的脊背或臀腿的刑罚:笞刑。明代笞刑沿袭唐、宋制,亦为五等(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凡五等),听以钱赎。笞杖以小荆条为之,削去节目,长三尺五寸,大头径二分七,小头径一分七,笞者小头臀受。清朝笞刑因于明朝,也允许折臀杖。但康熙时,改用“四折除零”的办法,即笞十者折四板,二十者除零折五板,三十者除零折十板,四十者除零折十五板,五十者折二十板。把小荆条易为小竹板,板长五尺五寸,大头阔一寸五分,小头阔一寸,重不过一斤半。

牛首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由牛首山、祖堂山、将军山、东天幕岭、西天幕岭、隐龙山等诸多大小山组成。牛首山属于宁镇丘陵西段南支,山高248米,因东西双峰对峙形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览古》曰:“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牛首山风景宜人,每岁届春金陵百姓倾城出游,故有“春牛首”之称。东晋宰相王导曾劝谏初创政权的晋元帝司马睿打消在皇宫外兴建象征皇权的双阙的念头,请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南眺牛首,两峰对峙,趁机劝喻元帝:“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又得名“天阙山”。清乾隆年间“牛首烟岚”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

鬋鬓,音jiǎn bìn,指鬓毛额发。《文选·司马相如》“若夫青瑟、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嫺都,靓糚刻饰,便嬛绰约”晋·郭璞注:“刻,刻画鬋鬓也。”

上元,旧县名。是南京自唐朝起下辖的一个县,上元也是唐朝时期南京的称呼之一。上元县与江宁县同城而治,同为南京的母县。唐朝上元二年(761),改江宁县为上元县。杨吴天佑十四年(917),分上元县另置江宁县,两县同属于升州管辖,并以秦淮河(今内秦淮河)为界,同城而治,河北为上元、河南为江宁。此后两县并存的历史维持了近千年,先后同属于江宁府(北宋)、建康府(南宋)、集庆路(元)、应天府(明)、江宁府(清)管辖。明清两代,上元县治设在今白下路101号。明代南京故宫也位于上元县境内。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上元县,并入江宁县。

酬恩两个山村雀,含着金环没处寻。用典故“衔环报恩”。《搜神记》卷二十:汉时,弘农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悯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解释:传说东汉时期,名儒杨震的父亲叫杨宝,杨宝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被鹰袭击,坠于树下,被蝼蚁所困。杨宝把鸟取回家,放在箱子里,天天喂它,百余天后鸟伤好后就飞走了。当晚有一自称是西王母使者的黄衣童子登门向杨宝致谢,并送白环四枚相报。本条诗话引诗中“酬恩两个山村雀”,用“山村雀”自谦。

相关文章

  • 详注《随园诗话》(925)

    【原书卷八·三四】康熙戊戌探花傅玉?先生,名王露,年八十余,同在湖船,自诵《陪申尚衣游西湖绝句》云:“正是金牛纪瑞...

  • 详注《随园诗话》(927)

    【原书卷八·三七】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末句趣极。...

  • 详注《随园诗话》(926)

    【原书卷八·三六】孙补山尚书,先以中翰从傅文忠公征缅甸。《见虏氛日恶口号一首付诸同事》云:“军容荼火盛,不戢便成灾...

  • 详注《随园诗话》(923)

    【原书卷八·三一】近日诗僧甚少,余游天台,得梅谷;到净慈寺,得佛裔;游九华,得亦苇;游粤东,得澄波、怀远、寄尘。亦...

  • 详注《随园诗话》(924)

    【原书卷八·三三】吾乡任武承太史,名应烈,出守怀庆。中年乞病,买鉴湖快阁以居,乃陆放翁旧地。作诗四首,和者如云。先...

  • 详注《随园诗话》(932)

    【原书卷八·四五】黄石牧先生以翰林中允,督学闽中,因公落职。吾乡徐文穆公,荐举博学鸿词,与余同试保和殿。先生年过七...

  • 详注《随园诗话》(934)

    【原书卷八·四九】余行路见远树,疑为塔尖。高翰起司马云:“平畴见喜塍成绣,远树看疑塔露尖。”每见门神相对,似怒似笑...

  • 详注《随园诗话》(931)

    【原书卷八·四三】儿童逃学,似非佳子弟。然唐相韦端己诗云:“曾为看花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文潞公幼时,畏父督课...

  • 详注《随园诗话》(933)

    【原书卷八·四七】孝感程蔚亭先生,名光钜,甲辰翰林,出为杭州粮道。有《闺词》云:“东家姊妹与西邻,听说相招去踏春。...

  • 详注《随园诗话》(928)

    【原书卷八·三八】尹文端公妾张氏,封一品夫人,与内廷恩宴。大将军某与忠勇公在上前戏尹云:“张有贵相,十指皆箕斗,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详注《随园诗话》(10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pe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