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件事,第1616天#
乔哈里窗是关于人际关系认知的模型,也称为”自我意识发现——反馈模型“,包括四个区域:公开区、盲区、隐藏区和未知区。
![](https://img.haomeiwen.com/i7092611/b4f2e92b7e9acaff.png)
公开区,包括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自己的动机和活动;
盲区,别人在自己身上看到的而自己却不知道的内容,比如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优点;
隐藏区,自己知道而没有告诉对方的内容;
未知区,双方都不知道的动机和活动。
建立和维护关系的主要策略就是扩大双方的公开区。可以通过四种方法:
第一,自我暴露,自己谈论自己,把自己的隐藏区公开出来,扩大公开区;
第二,对方自我暴露,让对方谈论对方,通过减少对方的隐藏区扩大公开区;
第三,征求反馈,让对方谈论自己,通过减少自己的盲区来扩大公开区;
第四,提供反馈,向对方谈论对方,通过减少对方的盲区来扩大公开区。
前两种做起来比较容易一些,后两种做起来就需要一定的基础了。没有关系基础的反馈,就是纯娱乐。
扩大公开区能够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主要源于熟悉效应:我们喜欢熟悉的人。心理学家命名了一个”纯曝光效应“,指一件事物只要在我们眼前多曝光几次,我们就会对他更有好感。这和熟悉效应是一个意思。
电视里面广告看多了,我自然就对某个品牌”熟悉“了。逛街的时候,自然会挑选那个我们比较熟悉的东西。
同样,在陌生的异国他乡,你如果看到肯德基或者麦当劳的话,估计你肯定不会去选当地的一家快餐店。
我们需要安全,因此喜欢那些让我们感觉安全的人(或者事物)。
我们也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
心理学有个重要的心理机制——喜欢自己机制:我们喜欢自己,因此我们喜欢那些让我们更喜欢自己的人。
公开区的内容可以继续划分为三个部分:自己的独特区、对方的独特区以及双方的相似区。
![](https://img.haomeiwen.com/i7092611/021007fb369fb13e.png)
如果两个人的相似区很小,即使公开区很大也很难发挥作用。交谈不仅要扩大公开区,更要扩大相似区。
可以用自我暴露和对方自我暴露扩大公开区,可以用征求反馈和提供反馈扩大相似区。
记得上次遇到某局的一个人,我就说:xxx也在你们单位,我们以前是同事。你认识他吗?这就是在扩大双方的相似区。
公共区的三个部分,这是《刘澜极简管理学》对乔哈里窗的一个新解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