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研读罗老师教学《伯牙绝弦》的实录,与大师对话中感悟大师认真研读文本的精细,对教材运用的巧妙,对学情预设的周密,完美的课堂呈现对每一位听课教师都有较大指导意义。
罗老师对古文词义的疏通和理解,存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一为“意思”,一为“意象”,一为“意蕴” 有些词, 解到“意思”为止,可矣。如“哉”“兮”等。有些词,既要疏通意思。也要还原意象,如此处的“峨峨兮””洋洋兮”等。还有些词,则要在“意思”“意象”和“意蕴”三个层面上求得融会贯通,才算切实妥帖,如后面的“志 念”等
这里我详细来讲“志”和“念”。伯牙引子期为知音。乃在此“志”也!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这是讲像泰山一样屹立在人们心中的志向。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这是说像江河一样宽广的胸怀。诗以言志,歌以言志,乃至琴以言志,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是一种传统。
课文中释“志”为“心里想到”,志者,心之所去也,意为心愿所往。作为名词的“志”,乃志向怀抱之意,作为动词的“志”,乃心中向往之意,两者皆有“藏于心中的长远打算”之意。文中“伯牙所念”的“念”,和前文的“志”意思一样,即“心中所想”的意思。
罗老师完美地呈现了一节古文示范课,对于古文的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因为这里有学法的巧妙点拨,有发自内心的赏识和激励,有信手捻来的精准评价,有峰回路转更上一层楼的教学引领,这一切,无不基于教师对当下学情的瞬间、敏锐的理解和顺应,这是颇见功力的教学机制,是直指心性的课堂智慧。教在当下,你就成了学生的知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