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就像80年代已经远远离去一样,侯孝贤《恋恋风尘》中的那种故事也一去不再。
《恋恋风尘》这部电影是根据编剧吴念真的真实经历改编的,吴念真是1952年生人,电影成片也是在1987年,说他跟我们这一代观众有代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是《恋恋风尘》不适于目前这个时代的主因。
木心说,从前慢,车马书信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现在,信息时代,我们在媒体上所看的一切都未必是真的,信息的快速更迭让我们能够更快速的拥有,也更加快速的失去。
《恋恋风尘》被人看作是纪录台湾80年代乡土风貌的纪录片,但我还是将它归类于爱情电影。
爱情片,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被搬上荧幕。往前追溯,讲诉爱情故事的,甚至可以到几百年前的元明杂剧,一千多年前的《诗经》中。
我们往往会因为动人而浪漫的恋情着迷,勾起那份埋在心底里的柔情。
但同样是爱情故事,为何《恋恋风尘》一去不再?
我想了想,或许,这是电影故事的讲述手法中,“虚构”与“写实”的区别。
二、
我们常说的“戏剧张力”,是运用一些生活中不曾有过或者极少存在的人物抉择,呈现出一个个“别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是精彩的,因为它离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既近又远。近是因为他们一个个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远是因为他们往往能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情。
《致命浪漫》中男主角为了一见钟情的女孩开枪杀死了剥削她的皮条客,《重庆森林》里阿菲为了暗恋的警官偷跑进他家为他做清洁改变他的起居。《风月俏佳人》中,事业有成的富翁爱上了一位尚存天真的妓女。
《致命浪漫》
《风月俏佳人》
《重庆森林》
如此种种。
普罗众生的爱情故事,往往是男女两情相悦,逐渐相知,最后相守的故事,虽然难免有些波折,但不会让自己的人生翻天覆地。所以大家才要看“另外”的一些故事,看那些更加离奇的,更加浪漫的,更加令人心碎的故事。
我称这些爱情故事,是“虚构”。这个虚构不是指它们子虚乌有,而是说,他们相对于真正的绝大多数而言,是不现实的,是极难企及的。或许,正因如此,才使得电影成为一种驱使大家花费几十块钱前往电影院的文化商品。
观众需要那些在情理之中,但又决计没能在自己人生中发生的故事。若电影讲的是他们真正的生活和真正的自己,在我看来,至少,这是不容易讨好大多数观众的。
三、
而《恋恋风尘》,就是我口中贴上“写实”标签的电影。
男主角阿远是每个时代,出生于乡镇普通家庭子弟的缩影,他们所受文化程度不高,初中毕业很多都选择了去城市打工。而城市的洪流岂会在意这些小小的浪花。
这些少年们在城市中沉浮,受到歧视、不公正的对待,有时,甚至要挨打。
所谓的“努力奋斗”,也不过是换一个月薪高几百块的工作。在我有限的见识里,这似乎是绝大多数少年们的命运。因为在真实的世界,成功者总是极少的,芸芸众生中的多数,最后都只沦为了时代的注脚。
女主角阿云真漂亮,虽然不怎么笑,但是一笑起来,那酒窝实在是很可爱。
她不爱说话,总是默默的跟在阿远的身后。他们两个似乎从来没有讨论过彼此的关系。我想,在电影中所表达的之外,他们应该都彼此吐露过心声。但依照他们所展露的性格,那种吐露,也一定是含蓄而克制的。
许多观影者后来讲,阿云是一个缺乏主见的人,别人让喝酒也不拒绝,别人让她脱掉外套也答应。阿云不够坚定,若有人推波助澜,阿远又不够主动,她始终是会离开阿远的。
后来阿远当兵入伍,起初和阿云书信不断。可当阿远还有1年就要退役的时候,传来了阿云跟邮差结婚的信息。
这邮差,恰恰正是那个曾经传递阿远和阿云思念的邮差。
四、
无论是从电影本身来讲,本片的摄影、录音、演员的遴选,都很大程度还原了台湾70年代末的风情。冷清的小站,铁道两旁青葱的山峦,家门口放置的祭拜祖先的神案,抑或是喧闹的妇女,好酒嗜赌因为家庭重担而失去明天的男人,口口声声传统传统的老人,以及那些永远渴望远方的少年们。
从故事的角度,上面提到过,无论是阿远还是阿云,都像极了我们身边的人。他们普通平凡,受见地、知识、家庭和时代的影响,他们对于未来的选项并不多。他们只能游离在城市中,通过自己的劳动,一点一滴的改善自己的命运。
在逝去的八十年代,阿远和阿云的台北,也是那些相对落后地区少男少女们的广东。
从爱情片的角度来说,阿远和阿云青梅竹马,但被他们从来没有说过“喜欢你”、“我爱你”。在遥远的往昔时光中,这三个字似乎比生命还重,不像今天,只需要敲打键盘就可以说出许多漂亮的山盟海誓。这让阿远和阿云的情感缺乏释放,虽然,他们经年累月的相处,对彼此的情意不可谓不深,不纯。
从观影的角度来讲,初恋无疾而终的故事我们看过许多,但都不是《恋恋风尘》这样,这份初恋,连一次幽幽绵绵的对视都不曾有过,更别提,牵手,接吻。它真实的近乎残酷,沉闷的接近压抑。
影片最后,阿远回到家中,爷爷和阿远谈起家里的庄稼和今年的收成。谁都没有再聊起阿云,镜头转向平和微风的乡镇,那些岁月中的爱恋,就犹如这风,飘飘而去,一去不返。
四、
《恋恋风尘》中的台北百废待兴,甚至已不如如今大陆的二线城市。这样的故事,不会再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男女,也因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缘故,不会再如此。
现在的少男少女们说句“喜欢”犹如说“早安”一样惺忪平常,媒体、信息的爆炸,也让语言的表达变得不再神圣和令人信服。
我将《恋恋风尘》归类于“写实”,是因为阿远和阿云曾真实存在于那个年代。他们的遭遇、选择、情感的表达方式,都真切的反映出时代的风味。
故事中,阿远得了气管炎,导演给了一些长镜头——阿云一瓢一瓢的从水缸里舀出水来给阿远洗脸,早晨,阿云笑着问阿远饿不饿,然后为他做饭,洗衣。相对于如今许多爱情片来讲,这些镜头,实在是太过琐碎。
但我觉得,虽然没有看到阿远和阿云偎依亲昵,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曾幸福。或许对于阿远和阿云来讲,只需要彼此相对望着,就已经很欢喜。
在我们看惯的那些“虚构”故事中,有枪、有江湖、有花哨的服装和奢侈的物品、有高贵的社会精英,有为了爱情歇斯底里的女人,有为了爱情甘愿忍受肉体折磨的男人,有离别的热吻,也有百转千回的关于“你到底爱不爱我”的追问。
而这些,在《恋恋风尘》里统统都没有。它只是一部普通的,平静的,一部描述那个时代一对少男少女的情感故事。
五、
在我有限的观影经验中,其实‘虚构’的故事看的更多,那些奇情、怪事常常令我们为之倾倒。
但‘写实’的故事,因为无限接近本来的生活,让我们从主观上想要回避。
因为普通大众的真实生活实在是太过缺乏惊险与刺激,甜蜜和浪漫,所以大家不会喜欢‘写实’的故事。大多数人更需要那些‘虚构’的故事来满足对于自己人生‘可能性’的幻想。
我并不是说,‘写实’就要比‘虚构’真切有力,也不是想要说‘虚构’比‘写实’更为高明。
只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每当我正面那些“写实”故事中的男男女女,体验那些我也曾体会的心情,以及当看到他们的的确确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我就会感到莫名的伤感。
因为,在现实时空中的你你我我,恰好就真的只不过是这样而已。
张三变
2018年11月4日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