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认识自己的热潮。“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的叩问弄得很多人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执着者甚至开始研究佛学、打坐冥想、闭关修炼。意欲将自己看个通透方肯罢休。
当然结果也不算太坏,大多数人虽然最终还是不知道自己乃何方神圣,但至少没见谁走火入魔,不然,哲学可能要被打成妖孽,永世不得翻身了。善哉善哉~
前推N年,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的说法,有一定道理,毕竟谁都有偏见,不同的是智者知道自己的偏见和局限,所以对世界的认知较全面、客观,为人处世鲜有犯错,世人尊之;而愚者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认知有偏差,行走江湖就容易处处碰壁,还不知所以,极端者甚至把无知当资本,被世人耻笑。
世间复杂,人情微妙,如何才能活得清新脱俗、一眼破万事,三言两语化春风,做大家都尊敬的智者呢?
我没这个水平教大家做智者哈~纵观古今,通往智者的路,没个九九八十一难,是很难的。我只是一个辛勤码字的农民而已。
言归正传,欲认识自己,先得认识一下自己所在国的文化,因为文化是人的总和,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打着深深的文化烙印,由于读这文章的都是中国人,所以就八一八中国文化先。
关键词一:身体
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看重身体的民族,没有之一。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对补身的注重远远超过我们对心理状况的照料。我们平常担心”亏“与”弱“的程度,比世界上其他民族要严重得多,我们即使在不生病的时候,也常常吃补药,例如用人参、灵芝、当归、枸杞一类的药材泡茶或煲汤(大家身边或多或少有朋友常喝枸杞茶吧...),普通一点的就是广东人每天都喝的凉茶。为了无害补身,中国人常常以食物进补,哪种食物补身体哪一部分,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比如吃肝补肝、吃血补血、吃肾补肾、在男人圈里流传最广的当属吃韭菜、生蚝壮...你懂的。
我们中国人就是这么看重身体,就是这么看重吃。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打招呼就问:”你吃了吗“?朋友在一起,就请客吃饭。商务往来也是吃吃吃。请人吃饭,甚至吃饭时给别人夹菜,往往是中国人向对方表示一番心意的举动,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搞交情最普通的方式。中国人身上深深打着吃的烙印,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就是最精辟的总结。明白了这个文化烙印,对于怎么处理好人际关系,拉近彼此距离,就有章可循了,通过请客吃饭、送礼、照顾生病的朋友等方式,都是简单直接有效的。
但是,这种用”食“来笼络人心的做法,在歪果仁身上就不灵了,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在《中国的阴影》一书中,西蒙·莱斯还埋怨当他在华期间,想上街散散步,却被导游婉言劝阻,宁愿送他一席酒菜,让他一个人在房里吃吃吃,也不愿他孤零零一个人上街去满足好奇心。在中国,管理留学生的部门,每次安排留学生外出游览,总是煞费苦心把他们的饮食安排好,而这些具有新教文化的外国留学生总是不领情,因为,在他们的文化潜意识中,过分注重吃是一个不会”得救“的行为,因此在他们的人生中从来都不想在吃的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金钱,他们到目的地之后宁愿自己安排饮食,也要自由活动。清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歪果仁搞外交,在谈事之前,也先请客吃饭,搞得歪果仁一脸懵,还抱怨,正事都没谈,先来这一套,这个中奥妙他们哪懂,咱中国人是讲心意的,生意靠边先吃饭,显我中华民族礼遇外宾的风范。
在中国,自古至今,老百姓忙忙碌碌,为的就是混一口饭吃。在美国,他们的饮食是很简陋的,也非常不注重味道,他们的饮食态度好像是给自己加燃料,以便使自己这部机器可以继续开动。
所以,请客吃饭虽好,那也是需要看人种滴。这里我要严正声明,我是正宗黄种人,想请我吃饭的朋友,给文章点个赞吧。啧啧~
中国人对身体这么看重,如果这方面受到了朋友有心的照顾,是很容易向对方”交心“的哦。当然,反过来,要想让朋友对你交心,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关键词二:人情味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国度。如果你是熟人的话,到人家家中做客,他们总会拿最好的东西招待你,而且往往将自己的那份也剥夺掉,在饭馆中,则争着付款,乘公共汽车时,也抢着为你买票,如果排队的话,就会尽量把你让到他前面。在’自己人‘之间,中国人总是处处以对方为重,中国人在能够制约自己的人——父母、长官、亲属、朋友、熟人、领导面前,持的态度总是很礼让的,也总是要让自己“多吃一点儿亏”,而且常常自我贬抑,碰到拂逆自己利益的事情,也多半会逆来顺受。中国人之间的往来,必先确定是“自己人”才好进行。如果没有这种关系,就必须先去“拉关系”“拉交情”,多半是经由熟人“介绍”。至于“拉交情”最标准的方式就是请客吃饭、把酒言欢,通过这种方式照顾对方的身体了,你有心了,对方感觉到之后,双方就变成了自己人。
在自己人之间,中国人总是在自己掌管的权限内,互开方便之门,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总是竭尽所能为对方办事。这样更强化了对方是自己人的观念。像“公事公办”这种对内外都一样的态度,中国人是很难接受的,因为这样做等于是没有了“自己人”,在一个人情味支配的文化系统里,六亲不认的态度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本着“内外有别”的逻辑,自己人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既然是应该的,如果还像外人一般客气的话,就会被认为是见外,这样对方会很不高兴的,反正我哥们要是没事给我来一句“谢谢”,我会以为他吃错药了...
可是,歪果仁的人情味就很一般了,咱们中国的这种做人的方式,在其他文化中就不一定吃得开了。有些同胞到美国之后,以为主动帮人办事,可以赢得好感,所以一直沿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作风行走江湖,可这样反而会引起对方的怀疑,以为你要用人情债去绑架他,因此,为了避免失去对自身行动的决策权,一般美国人会躲避这样的好意。
关键词三:和为贵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但是又有一个最高目的:和谐。中国自古以来就以“礼仪之邦”呈现自己,而礼节的作用就是为了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所谓:“礼之用,和为贵”,中国人做人,注重礼尚往来,今天你请我,改天我请你,循环往复,如果多次聚餐之后,有人从来不结账,是要被边缘化的,但是,对这个人的微词,只会在背后流转,明面上是很少有人去指责的,毕竟和为贵嘛。
在中国,自己人的圈子里面,利益不会算的太清楚,咱们认为,利益算的太清楚,或者会引起争执,这样会破坏和谐,秉着吃亏是福和息争的观念,保持一团和气。和为贵的倾向也是有助于团结的,为了保持一团和气,中国人往往不会过分坚持己见,甚至会牺牲原则,有时,与中国人谈论你自己的见解时,发觉他们的表情总是赞同的,但是心中就不见得没有主见,也可能意见正好和你相反,但是为了保持“不争”,故不表达出来,显然,人与人之间的和睦感的维持,在咱们心中,是比“谁对谁错”更重要的。系不系很友爱呐?
所以,我们要了解自己,可以从文化入手,从文化习俗里,窥探一般国民性,从而窥探行为背后的心理根源。上面所谈的三点国民性,到底是糟粕还是精华,留给读者自行评判。至少在我的朋友圈里面,不爱惜身体、不讲人情、不以和为贵的人,最终都成为了“异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