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他乡的童年》有感

《他乡的童年》有感

作者: 等风来_ccd2 | 来源:发表于2023-10-09 17:53 被阅读0次

        原以为极其平常的开学第一天,却因观看这个短片而与众不同,从未对教育专业思考的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那就欣然拾笔写下拨动我心灵的那些瞬间。

      周轶君导演走进被称为欧洲教育强国的芬兰,从劳拉老师的森林课、到制作创意面具,再到小组合作的混龄班教学......她让孩子们更自由地完成自我认知,贴进自然,释放独属孩童的天性。而对比中国,中国孩子只是在四周封闭的教室中规矩地上课,被条条框框的规则约束看行为,缺乏对世界的洞察与思考,也没有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是我触动点之一,中国式教育固然颇有成效,但芬兰的开放性仍是我们中国学习的重要方向,把那份自由传递给每位孩童,让他们在无忧中探索未知,在无怯中绽放自我,在真实中实现价值!

      片尾中,周轶君导演的落泪,也是我的另一个触动点。她说 : 我们总是被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你不可能做这个那个.....“是的,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成为了被比较,甚至被经常否认的对象。而反观芬兰,未学过画画,甚至对画画不擅长的女士,仍然可以大胆地拿起画笔,用画笔描绘心底的热爱,在这位女士的周围,没有否定的声音,她很简单无顾虑地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中国孩子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我想说的是“Which rose has no thorns。“(哪朵玫瑰没有荆棘),都是不完美小孩,所以,中国式教育当减少对孩童的各项拘束,多才多艺固然很美好,但减负减压,才能让孩童在轻盈中成长,学会捕捉与拥抱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热爱一生,永远快乐。

        触动点三当然是芬兰人独特而又一致的思想,它们有 : "这里没有成功,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妻子,有点钱,就算成功 "的生命追求; 它们有校长也需要排队吃饭的平等主义; 它们有"最好的学校就是离得最近的"的生活态度; 它们有建筑墙上的空白处是艺术而非贴余学习标语的佳地; 它们每个孩子更有自己私密的空间……芬兰人追求的自由,平等,尊重,是中国应当学习的。所以说,教育不是标准答案,只要有正确方向引导,不同种类的教育都能发展出精彩的人生。

      最后,希望中国教育能够前进一些,未来能让《他乡的童年》的美好属于每一个成长的孩子! 中国, 加油 !

中国式教育要加油

相关文章

  • 《他乡的童年》有感

    《他乡的童年》热播中,不同国家独特的教育视角给中国观众带来了新启发,芬兰的平等、自由、不比较,日本重视团队和服从,...

  • 看《他乡的童年》有感

    在有人问两个小男孩“在这里什么是成功?”时,小孩回答,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妻子,有点钱,你已经算是成功。每个人...

  • 观《他乡的童年》有感

    比起那些容易过时的东西,教育可以说是从古至今,从国到家永不过时的话题。新年元旦,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个纪录片《他乡的...

  • 观《他乡的童年》有感

    趁带娃的空隙花了四五天时间看完纪录片《他乡的童年》,这是关于不同国家孩子教育的纪录片,涉及到了日本、芬兰、...

  • 看《他乡的童年》有感

    今天看了印度篇,我也接触过印度人,再看这篇记录片,感觉他们很多人接受不起教育,很多孩子读不起书,他们一家人很多孩子...

  • 《他乡的童年》观后有感

    老师这个岗位真的需要很深厚的功力,才能胜任。虽然我们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但我越发觉得,一个十足优秀的人才配站上三...

  • 《他乡的童年》

    日本:几所学校-家庭 集体主义-秩序 芬兰:对比-老师 性冷淡;福利 印度:通过地图来组织内容,对比偏远地区和富裕...

  • 他乡的童年

    前言 来源:某酷 | 类型:纪录片 官方介绍:教育,是中国各个阶层共同焦虑的话题,无数家庭穷尽所有把孩子送去国外,...

  • 他乡的童年

    借用纪录片的标题,还记得另一部跟教育有关的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它是每七年一次的跟踪,旨在不同环境、阶层...

  • 他乡的童年

    推荐大家一个关于教育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优酷有)记者周轶君考察5个国家(日本,芬兰,印度,以色列,英国),呈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乡的童年》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mwi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