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习《论语》,每每读到“三十而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样的词句,不免一阵紧张。
而立之年,我和上帝有次交谈我也面临而立之年,几乎半截入土了,回头审视自己的生命,不但没有积累什么,连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不确定。
读书时代,很少读课外书,应付作业考试都已焦头烂额,对于学习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即使定了目标也没有恒心去完成。也因身体不好,常常觉得精疲力尽。那时高考在即,身体却十分不争气,每天午后就开始头痛欲裂,午睡时间紧促,越想抓紧入睡越没办法入睡。晚上也是常常失眠至下半夜。那时学习紧张,精神紧张,和同学的关系也很紧张。
一次早晨去做头部CT,那个年轻帅气的男医生,还没开机器就打趣地和我说:“这么漂亮的小妹妹,大清早的做什么CT呢,你那头痛是神经性头痛,上了大学后自然就好了。”
大学时头痛确实缓解了不少,但学业的紧张换成了无聊的紧张,不知空闲时间该干嘛,静不下心来到图书坐一下午。看别人在社团忙得不亦乐乎,我却丝毫提不起兴趣,甚至有些不屑。仍然经常失眠。和舍友的关系也仍然紧张,总是安慰自己毕业后不用再过群居生活,睡觉不怕被吵了,自己就会好转。
结婚后也仍然会失眠,辞职后生孩子带孩子的这三年,生活充满暴躁、焦虑和喜怒无常。和丈夫、公婆、父母、孩子的关系都一度紧张。这时我再也无法安慰自己度过带孩子这几年就好了。
上帝是个调皮的程序猿,他创造人这样的生物,不同于创造花花草草,他有意为人植入了一段错乱代码。所有的花花草草终其一生,都在舒适的伊甸园呆着。而人不行,因为错误代码频频导致黑屏。黑屏状态犹如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后的状态。一旦黑屏,人便进入“我”的蛮荒状态,感受空前的困惑、孤独、不满、恐惧、不由自主,还有异常的清醒。上帝也许称这段状态为“智慧状态”,因为这段错误代码带来无穷变化与惊喜,不断滋生他造物的快感和成就感。每个人生来自带一段错码是上帝的瘾。
启动错误代码的往往也许是一段文字,一张图片,一段旅途,抑或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又或者是一草一木,一沙一砾。原来,上帝最是多情。
人类总是崇拜造物主,也像他一样有个瘾:总想闯出伊甸园去逛逛。所以这也不怪上帝,只怪自己有无能力控制黑屏时的清醒与困惑。
有些人经历了人生的一段段黑屏后,冶炼了宝贵的智慧,他们是领悟了上帝的额外启示,他们成为了哲学家、作家、画家、音乐家,各种大家。
还有多数人在黑屏时刻,同样被上帝温柔的手掌抚摸,同样聆听上帝慈悲的叮咛,同样领悟:人原来可以这样活。可是黑屏时刻之外的大段时光都缺乏恒心。好德比好色难,行义比获利难,改过比犯错难……缺乏恒心的总喜欢做简单的事情。所以很多人成了庸人。我就是其中一个。
就在某个黑屏时刻,我发觉生命过去被分割定义成高中阶段,大学阶段,职场阶段,结婚带娃阶段,呈现的不是一个个过渡的状态,而是我生命过去三十年的常态。出生时赤裸裸的我们披着同样是素华的襁褓,三十年后,别人披着的是袈裟,而我披着的是爬满咀虫的旧袍。
我不该怪上帝对我不够宠爱,只怪自己对上帝不够虔诚,对那个“我”没有根本的关怀。
我也是一位母亲,当我怀抱刚出生的婴儿时,我也曾惊羡他那素净如水的眼眸,粉嘟嘟的小嘴巴,胖嘟嘟的小脚丫,他的一句一句咿呀咿呀温柔了我的寸寸伤痕。我相信上帝以同样慈爱的目光投注与我,是时候,找他好好谈谈了。
“什么算大事呢?”
“把你的生命慢慢改造成自己所喜欢的形态,然后每一天安之,乐之。”
“我不知道自己所喜欢的什么样子。”
“那你不喜欢的样子呢?”
“我讨厌自己焦虑,暴躁,喜怒无常,骄傲却懦弱的样子。”
“反之即你所爱咯。”
“对,我想成为一个更温和,更谦虚,更勇敢的人。”
“可我和很多人都无法好好相处,我甚至害怕和别人交往相处,我该怎么做。”
“从自己家人开始,对父母更好一些,你知道怎么做吗?”
“我试着反观自的不足想想。嗯,对他们和气些。脸色温和些,不赌气,不冷战。说话音量低一点,语气柔和一点,别顶嘴,别傲慢,别不耐烦。有矛盾时不抱怨他们,尊重他们的信仰,帮助他们的愿望实现。”
“很好,和其他人交往也一样,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很重要,只要你真心想和他们建立联系,他们不会拒绝的。”
“这些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怎么办?”
一阵风裹挟着丝丝凉意从门缝里钻进来,仿佛是一声声邪笑。原来是睡着了,桌上还放着一本《论语》。
做不到的哪算真知呢?网络流行的那句“其实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顿时想起却觉得很可笑。如果你做不到在自己也觉得疲惫时,仍然给老人小孩让座,就算不上真的“尊老爱幼”。很多道理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却不曾躬身去做,那些道理只不过是我们的口头禅而已,并不是融入修养,融入生命血液的真知,也就不足以支撑我们的生命。
我所想要的“温和”,不应该是挂在墙上的一句座右铭,不应该是晒在朋友圈的名言警句,而是此刻放下手机,陪我的孩子捡玩具,轻声告诉他们“玩过的玩具应该这样放进玩具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