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I?四个字:人工智能。
近日在迪拜出现了全球首个机器人警察,它不仅能根据人的表情、动作做出合适的回应、会六国语言,还能判断周围的情况。最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机器人为中国制造。
看了这个视频,我没有感到惊喜,反倒有点毛骨悚然。
我们说机器人永远不可能代替人的存在,因为它没有感情,它都不懂你的喜怒哀乐,但是迪拜机器人警察的面世,意味着机器人可以读懂人类情感了。哪怕是借助于人体动作的编码,也不能否定它的“智能”越来越恐怖了。曾经出现于大屏幕上的、科幻小说里面的机器人,就这么活生生的存在了。
当“艺术”照进生活
在电影《E.T.外星人》中,小外星人E.T.不仅能自行模仿人类的动作,还能与人类互通情感,到最后离开地球时,已经有了自己的情感。这部1982年首映的电影中的情节和对外星人的构想,到今天,我们已经不感到惊奇了。
起初我们发明机器人,本就不是为了兴趣,是因为商业。而商业需要他们,是因为利润。
试想一下,在珠三角地区,在那曾饱受诟病的富士康门口,堆满了面无表情的年轻人,他们还没来及多愁善感,就已被拒之门外,取而代之的是成千上万的智能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不需要睡觉不需要吃饭,编好程序后便可以没日没夜地干下去,到那个时候,成完成万的劳动力往哪里输送?
然而,最可怕的是关于富士康将迁至美国的传言。这不是标志着富士康要雇佣美国劳动力了,而是意味着富士康要进行人工智能生产化的改革了。而富士康只是个代表,代表着广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日前,马云在彭博全球商业论坛的演说中表示,“在过去200年里,制造带来了就业机会。但在今日,因为人工智能、因为机器人,制造再也不是创造就业的主要引擎。”这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1982年的电影《E.T.外星人》在35年后的今天便不足为奇了,这不禁让人打一寒战。还记得2001年上映的电影《人工智能》中,作为研究人员“儿子”的机器人大卫,最终却踏上了成人之路。尽管这一情节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充满了想象的光芒,觉得不切实际,但是回想一下1982年的E.T.你还能笑得出来吗?
AI背后,是奴隶占有欲的扩张
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这一路智能下来,发现手机真的算是智能家族中最底层的存在。前些日子,阿尔法狗(AlphaGo Zero)经过几个小时从零开始的自我强化学习后,便以100:0的战绩成功击败去年战胜了韩国著名棋手李世石九段的“老”AlphaGo的消息的散播,“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的消极传言便不断。
其实,AI真正恐怖的地方不在于它拥有可能剥夺人类活着的权利的危险,而在于它的独立性和高效性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的想象,群居后的人类历史早就使人类成为了平庸的群居动物,而AI不同,它彻底杜绝了自我意识,它消灭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后一条“自由意志力”,正是由于我们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我们才会害怕。
现代社会的机械生产中,机器人被大量投入利用,甚至被成为社会秩序的维持者,这说到底离不开商人对无限利润的追求,是资本市场对于金钱疯狂吮吸的结果。毕竟人工的劳动效率远远低于智能机器,也逐渐跟不上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所以,提高劳动效率,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是市场的需要也是商人的需要,而AI只是人们对于资金的贪婪的扩张、对外界控制欲的扩张的结果。
人类好像天生对于世界有统治的欲望。从奴隶制度社会中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到封建社会中严格的等级划分(例如:天子、商贾、平民;例如:士、农、工、商)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对工人等的统治,再到当今社会中人类对于AI的统治欲望的扩张……
这一次,AI的背后,到底是人类对于科技不断创新的精神的体现,还是人们内心这种变态控制欲的泛滥,我们暂且不下结论。
只希望不管是哪一种,人类都能拥有控制它的能力。面对因恐惧而生的谣言,也应做好自己的判断,常言道“谣言止于智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