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态度美国
驱鬼不成反被鬼盯上?这才是万圣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驱鬼不成反被鬼盯上?这才是万圣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 木阿桑 | 来源:发表于2017-10-31 11:32 被阅读23次

    热衷于过节的畅读读者一定对这个小朋友不陌生。

    去年万圣节的时候,台湾一所幼儿园要为小朋友们开一场万圣节party,然后就有妈妈认真了,直接将亲生孩子cos成《千与千寻》中的无脸男,吓哭一大票同学。这位小朋友叫萌萌,其实平日里是一位超萌的小仙女。

    眼看今年的万圣节将近,最近网上又传出这位妈妈新的杰作。

    (黑色衣服的就是萌萌,此次她的装扮是死神路克,旁边白色衣服的小朋友是她的妹妹,妹妹的装扮是L)

    如果说去年是认真,那么今年就是敬业了。今年台湾学校的万圣节party定在了10月27日,本次萌萌的装扮惊吓指数简直是更上一层楼,据说活动当天,学校里没有一位小朋友敢靠近她。萌萌妈透露:造型刚完成,就吓哭了妹妹,而萌萌表示,照镜子的时候,自己并不害怕。

    时下过万圣节成为了一种潮流,为什么外来的带有恐怖色彩的万圣节会如此受中国人的宠幸?难不成中国人骨子里有“万圣节的基因”?还真说对了!中国自古便有类似于万圣节的庆祝形式,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始终。

    中国古代也有“万圣节”

    提起我国的鬼节,我们首先会想到清明节和中元节,看过我上篇文章的读者应该还会想到一个重阳节(《揭秘:“重阳节”实则阴气最重》)和新年。清明节和中元节给我们的印象是恐怖,而后两者给我们的印象是欢乐和团圆,这一点与西方鬼节万圣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还有一样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东西,与万圣节简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傩文化。可能你对这个名词不了解,但是提到它的衍生品你一定非常亲切——面具。


    中国古代有三大祭祀——腊祭、雩祭和傩祭。腊祭求农事,雩祭求雨水,傩祭驱妖魔。其中傩祭最为隆重,傩祭仪式时,人们要戴上傩面具(如上图),上至天子下至平民。

    傩祭分三类:天子傩、国傩和大傩三类,足以见对其重视程度。

    傩,在石器时代是起源于狩猎成功后的喜悦之行,并极力做到与野兽行近,面具文化由此产生。戴上面具后,由于外表与野兽更接近,便更容易接近他们,从而更容易获得狩猎的成功,人们坚信是大自然给了他们力量,是面具具有神奇的能力,由此产生对面具的崇拜和敬畏。

    后来,面具结合了巫术、儒、释、道等文化后,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傩文化,并延续至今。

    商周时期的傩文化,宗旨是"驱鬼逐疫",最早见于《周礼》记载。周代傩仪延伸为傩俗后又衍生出傩戏,进而扩散到中国文化圈周边地区的民族和国家--如东亚的日本和韩国。

    中国的傩文化,长期存在于中国社会,直至明清时期仍盛行于民间,民间的叫傩戏,国家的叫国傩,全国上下普天同庆的叫大傩。

    其中以国傩最隆重。据《周礼夏官·方相氏》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疫。"意思是到了这一天,便会召集十至十二岁的男童,身披熊皮、带着四只眼的假面具,黑上衣、红裤子,一手挥着戈,一手扬着盾,排成长队欢呼雀跃、吹笛鸣鼓,从宫门口一直走到城外头,人们相信以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把鬼怪等不好的东西驱逐出境。这一点有点类似于我国农村过年时的习俗——扫地——从外往里扫,这叫聚财。

    民间傩戏一直沿续到今天,多见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今日的傩戏是融合了几千年古老文化和新时代现代文化后的一种全新的宗教艺术形式,既有原始遗痕,又有现代人的审美特质。并且傩仪还是中国戏曲的源头。

    与万圣节的妆面相对比,虽都是与鬼怪有关,但是区别在于中国古代的傩祭面具是以神和人为主,而万圣节是以扮鬼为主

    那么,万圣节你扮鬼了吗?

    互联互通的时代下,所有的观念都在彼此互通,不管好的坏的。上周末刚过完重阳节,本周就迎来了万圣节。看了那篇文章的朋友,此时心里应该有点忐忑了吧!(《揭秘:“重阳节”实则阴气最重,敬老爱老你没做到!》

    什么是万圣节?难道只是扮鬼吓人这么简单?


    过节日前首先要了解清楚它背后的含义。比如春节放鞭炮是为了驱走年兽,七月十五中国鬼节为了安抚鬼魂先祖,则要上坟祭祀。那么万众狂欢的万圣节背后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开心一场这么简单?

    万圣节,与圣诞节日期类似,10月31日是万圣夜,11月1日是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在西方观念中,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故称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实质为“西方鬼节”

    对于万圣节的来源,众说纷坛,但是考察所有的说法,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他们都是从基督诞生前三百年的欧洲一代开始讲起的。

    最起初的万圣节,与我国的中元节一样,他们相信在这个季节之交的时刻,所有的鬼魂都会出没人间,然后寻找合适的肉体,附加在她的身上,得以还阳。

    至于南瓜灯、狂欢夜,是后来万圣节传到美国后的变异。

    一部分人认为,万圣节主要就是庆祝秋季的结束,冬天的来临,相当于中国的新年中国的新年也属于祭祀节日),而装扮成鬼的模样是为了吓走鬼魂;另一部分人认为,万圣节是一个邪恶的节日,扮鬼扮多了就会招鬼,就会与鬼亲与人远。

    中西“鬼节”庆祝方式为何大不同?

    抛开傩文化,纵观时下中国鬼节——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除夕,大多是吓死人的冷清,到了这一天人们会早早地回家,以防鬼上门,那么为什么到了西方的万圣节,人们会选择走出去,装扮成鬼?

    这就不得不谈到中西文明了。

    东方,尤其以中国为主,是农业文明,而西方,是海洋文明。农业文明的观念是“听天由命”,贯彻五行——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信仰的是靠天吃饭。在一片土地上种下庄稼,节气好了五谷丰登,节气不好颗粒无收。长此以往便形成了顺天命的生存态度,以及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遇事了想“惹不起我躲得起”,遇到困难了想“天意弄人”,不太懂得反抗,偏保守。

    而海洋文明是靠海吃饭。海洋上不存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现象,人们只能与海洋“作对”,与海洋抗争才能获得生存的希望。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奋力抵抗、迎难而上的性格特点。

    回观中西对待“鬼节”文化的不同“庆祝”形式,不正是由这种性格决定的吗?

    目前在我国,对于万圣节的热衷程度已经不亚于圣诞节、情人节、甚至中国新年了。人群也以青少年为主力,这部分人会提前为自己的装束做准备,积极参加万圣夜活动。

    虽然现在对于万圣节的宗教概念已经淡化,而演变成了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但是如果你有宗教信仰,还是不要随便参加为好,毕竟万圣节起初是一个异教徒的节日,而trick-or-treat起初的意思也并不是“不给糖就捣乱”,而是“不招待就诅咒”。如果你没有任何信仰,纯属图开心,那么,请加入狂欢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驱鬼不成反被鬼盯上?这才是万圣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tb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