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10月18日,距离1936年已经过去了81年。这81年来,我们的生活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说得清的,如果有,那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历史,它需要活在其中的人民去定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81年前,既是幸福的81年,感动的81年,也是令人缅怀的81年。为了今天,无数先烈走上了长征——这最后一条路。
为什么进行长征?
长征有多长?25000公里?华里?
看到这个问题,相信不少人是懒得往下看,甚至已经有人着急地评论“小编明知故问”了,你别说,这个问题你没准真不知道。
小娃娃都知道,“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两万五”的单位是多少?米?千米?都不是!
有关长征的记载中有“一部两万五千里的浩瀚史诗,独版在二十世纪的中华大地……”的介绍,细心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说的是“里”,在我国的计量单位中——“1里=500米”,那么25000里就是12500千米。
至于介绍说长征25000华里的说法也是不准确的。华里是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五尺为一步,两步为一丈,180丈为一里,一尺相当于现代的0.32米,一里就等于576米”这里的“里”其实是华里的意思,也就是说作为古代计量单位的华里,跟现代的计量单位的对应关系其实是“1华里=576米”,按这样计算,25000里就成了14400千米,明显是不对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
25000里的长征相当于从哪儿到哪儿?
长征起点终点,没有距离感的朋友(例如畅读小编我)可能并不能真切地体会到12500千米是个什么概念,那么我们来换个概念。
以我国领土为例,我国领土“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政府网记载)南北相距5500千米,什么概念?12500千米相当于从南走到北再从北走到南再从南走到北(绕晕了,是不是?)所以你知道有多远了吧,坐飞机都能把你飞吐,更别提当时革命先辈们全靠徒步了!
这场求得凤凰重生的长征,开始时人数高达30万,等到结束的时候,只剩下了3万人,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触目惊心的历史!
长征
途中大鱼大肉?
长征的历史看似已随时光流逝而逐渐远离我们,然而在某一时刻它又离我们那么近,说不清道不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是其中蕴含的精神和独特魅力吧!
那么在条件艰苦的长征途中,先辈们靠什么生存?难道真如网上传言那样“吃香的喝辣的”“顿顿吃肉”?还是像另一面说的“天天吃皮带啃树皮”?
都不是!长征到底吃什么,简单一句话——有粮吃粮,有肉吃肉,没粮没肉树根皮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和广大战士叶绿素贫缺问题,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野菜委员会。
该委员会以朱德为主席,具体方法就是先由部分人试吃,试吃后选择出可以吃的野菜,由于部分野菜具有毒性,有好多试吃员还险些丧命。
从30万人到3万人,其中不仅有饿死的,战死的,也有因为便秘而掉队的。
战士也是人,有饭量大的就有饭量小的。饭量大的饿得没办法了,就总是忍不住从饭量小的那儿顺点粮食,被抓住了就会产生争吵。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干粮袋子视若珍宝,关键时刻这可是保命的粮啊!为了协调战士内部这些问题,也会安排专门的人去沟通。
饥饿不仅会让人警惕心特别高,还会让人便秘。这里的便秘不是吃的太辣太多太不健康的那种,而是因为太饿造成的。
过草地的时候,漫山遍野看不到野菜,粮食也很稀缺,这时候就有战士因为饥饿而便秘,说得粗俗一点就是拉屎时间特别长,因为人数太多无法一一清点,感觉时间差不多了部队就继续前进了,等他方便完,早就跟不上大部队了。
实在熬不过了就把随军的马杀了吃,等马吃的也差不多了,就把皮制品烤了煮了吃。
皮带皮鞋
真的可以吃吗?
提起红军、长征最让人印象深刻就是吃树根树皮,吃皮带皮鞋。
在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难免心生疑问:皮带皮鞋树根树皮真的可以吃吗?如果可以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学着做一顿“清炒皮鞋”或者“凉拌树皮”?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这些东西真的可以吃;但是第二个问题是否定的,能吃的是当时的,现在的你可千万别尝试!
在红军长征的过草地时,粮草极其稀缺,前面的还能吃到点东西,走在部队后面的就只能自求多福了,稍微有点能吃的也早被前面的队伍吃了。
饥饿不仅能使人清醒,能激发人无穷的潜力,还能使人天不怕地不怕。在一眼望不见头的草地上,眼看着一个个战士倒下,以任弼时与贺龙等为首,率领部队煮皮带吃。在战士中毒(很多水有毒)、昏倒(饿的)的情况下,为什么敢让他们吃皮带?一句话:因为当时的皮带真的是“皮”做的,并且是牛皮。所以哪位好奇的小哥哥小姐姐如果想自己煮皮带吃的前提得考虑好,你的皮带是真皮么?^_^
其实选择长征前就考虑好了一切,将牛皮裁成条形绑在腰间(一定是牛皮,因为天然的猪皮裁不成皮带),实在没得吃了,就拿来洗洗煮了吃,虽然有点异味,但是好歹也是肉,能抵住一时的饥肠。
草原上的水很多都有毒,也因此使得很多战士换上痢疾、腹泻而倒下了,青稞也吃完了,很多野菜也有毒,要么赌一把吃下去,要么忍者不吃然后重则饿晕过去。
《余秋里回忆录》记载:长征中某日,“我们红二方面军与红三十二军相遇同行。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不知用什么方法捉到几只田鼠,请我吃了一顿田鼠肉。在我的印象里,那是最好吃的一顿美味佳肴了。在当时的情况下,饥饿死亡,时刻在威胁着每一个人。为了活下去,凡是能吃的东西都吃了。有一次,战士找到一面破鼓,把鼓面割下来用水煮着吃,又硬、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
老兵丁甘如回忆说,“我们只能吃剩下来的一点东西。有时可找到一头猪,我们总是设法用钱买下来。可是这种情况太少了,因为这一带全都被搜光了。我们只好吃前面的同志们丢下的猪皮。”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还保存有一位革命老兵捐赠的“半截皮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去参观,相信你一定会有体会的。
精神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俗话说“忆苦思甜”,我看这话一点也不俗。虽然长征已经离我们远去了81年之久,但是老一辈革命先辈的这种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将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长征精神,是无数革命先辈付出生命的代价获得的伟大财富。
在新的历史下,畅读小编认为,我们不仅要以长征精神为荣还应积极践行“光盘行动”,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纠正部分人眼里“以勤俭为尴尬”的价值观,端正态度,做一个对得起历史的中国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