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古诗文的学习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古诗文的教学中,要加强诵读指导,通过对诗文朗读中语调、韵律、节奏等指导,引导学生感知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并在诵读中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内容,体验情感。
古诗文教学要注重读,要通过读准确,读通顺,读明白,读出韵味几个环节来指导学生。教师首先让学生初读,整体感知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情况,相机正音,并通过范读,个别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练习,逐步达到对全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然后教师重点指导理解、品悟文句意思,再通过想象,加深理解,最后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语调、韵律、节奏的变化。古诗读通后,意思自然就明白了。这时,再次整体回读全文,学生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感悟。
第三学段对古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依然是在诵读中才能达到。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古诗的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体味诗的意蕴。另外,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拓展资料、运用多媒体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此外,还有一点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古诗作法,学会基本的读诗方法,提倡吟诵古诗。但现实是对于一首古诗教师的了解水平也非常有限,往往是按照教参书来讲,自己也不太懂,所以创新的空间就很有限,拓展的资料就更受限。其实说到底,还是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夯实文化功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