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境界”,王国维有一个总的审美标准,便是“真”。王国维对“真”的探求 和研究愈深广,对境界说的把握也就更加准确到位,对境界说的解读也就更全面,对境 界说的诠释也就更到位,这样,境界说的理论内涵也就更清晰。
他说:“故能写真景物 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就是说,构成“境界”有两个条件:一是 “景物”与“感情”的元素,二是达到“真”的审美标准,二者缺一不可。王国维的这 个美学思想,在哲学上是受了庄子的影响;在美学上则是受了王昌龄、沈德潜等人的影 响。
王昌龄说:“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诗格》)这是最 早谈到“意境”与“真”关系的人。
沈德潜说:“直白语自是真境。”况周颐也说:“真 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王国维根据这个总的审美标准,提出主体之真“赤 子之心” 一说。
“赤子”说在中国古典中有许多种含义。道家说:“含德之厚,比于赤 子”,强调的是赤子之敦厚。儒家讲赤子所取为善。
禅家则以新生孩子掷金盆作喻,看 重的是“金玉其质,不着尘埃”这里更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明朝文学批评史的《童心 说》一文,此文专门论述“赤子之心”。李贽在文中写道:“夫童心者,真心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