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执政期间,任命管仲为国相,并尊称为“仲父”。在管仲的辅佐下,对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挟天子以伐不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仲被后人尊称为“管子”,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春秋以后,不少思想门派为了确立自己在思想界的地位,都会尊管仲为首,其中尤以法家和道家为甚。儒家虽然没拉管仲来撑门面,但孔子却是管仲的铁粉,并把管仲思想中的礼义廉耻作为其理论基础。诸葛亮也曾自比管仲。
给我们更多的印象,管仲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但其实管仲也是出色经济学家。
管仲是个现实主义者,理念开放,思想灵活。古代很多思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落伍,而管仲的很多思想放到现在,也不落伍。管仲在春秋早期就提出了极为先进的施政理财思想,在国家理财方面运用了现代的金融思想。
后世很多管仲的粉丝,在他的思想基础上写了很多经管类文章,然后把这些文章合成一本书叫《管子》。
管仲要把齐桓公的霸权打造成商业霸权,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霸权。而管仲建立商业霸权的基础,靠的就是货币和硬通货。
· 齐刀
齐刀是管仲创造出来的货币。
春秋早期,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贝壳。为了规范国家金融市场,管仲开始大规模铸造和发行法定金属货币,成为春秋铸币第一人。
管仲不仅铸造了金属货币,还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货币战争。
管仲造货币的原材料是非常珍贵的铜,铜币一出现,立刻变把贝壳挤出了历史舞台。齐国率先造出金属货币,同时操纵了金融市场,进而可以对他国进行经济打击。
齐刀的横空出世,使得各诸侯国争先恐后与齐国进行贸易,以换取齐刀。当各诸侯国都用齐刀时,管仲便开始进行有针对性地经济打击。方法很简单,就是故意抬高价格大肆收购邻国稀少产品,反正自己有的是齐刀。
当邻国百姓放弃种田,从事来钱快的“出口产品”生产时,齐国再拒绝购买,从而严重打击了对方经济,因为对方没有粮食吃了,手里只有啃不动的齐刀。人是铁,饭是钢,当邻国老百姓饿着肚子造反时,齐国正好通过援助的方式控制该国。
在稳定国内粮食价格时,齐刀起到了平抑物价的作用,当农民丰收时,国家开始大量收购,避免“谷贱伤农”。在国家歉收粮食价格上涨时,再抛售手中粮食,避免“谷贵伤民”。
· 食盐
每个国家要想实现大国崛起,都要钱包里不差钱。
春秋时,中原诸侯国提升实力的方法,更多的是在种田、收税上打转转,玩不出新花样。
因为齐国是个沿海国家,可以利用大海生产食盐。春秋时,食盐的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石油一样,每个国家都缺不了,都要从齐国进口。
管仲把食盐这个行业彻底交由国家垄断经营,绝对的垄断产生绝对的暴利。人每天虽然吃盐不多,但是都要盐,全国老百姓向国家来买盐,这能创造多少国家收入。
管仲还要对食盐进行出口管制。齐国看周边哪个国家不顺眼,直接对敌国实行食盐禁运,不让他吃盐,即使山珍海味也如同嚼蜡。长期不吃盐,打起仗来不战而败。
· 经济制裁
刚上位才一年的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建议,擅自带兵攻打鲁国,想一次性解决鲁国问题。齐桓公被鲁国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理论,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从此之后,齐桓公完全听从管仲的。
第二年,管仲通过“齐纨鲁缟”经济战,大肆收购鲁国缟布,哄抬价格,让鲁国老百姓放弃农业生产,转做出口加工业。然后齐国禁止进口鲁国缟布,改穿齐纨做的衣服。这样鲁国没有粮食了,就被迫屈服齐国。齐国趁此机会,侵占了鲁国不少土地。
管仲为齐桓公确立了打仗“三板斧”套路。
第一板斧,经济打击。利用齐刀、食盐进行经济战。
第二板斧,如果经济战打击对方还不屈服,那就带兵到对方地盘上武装游行。一大帮人,在对方的地界上,吃喝拉撒毫无顾忌,完全当自己家,对方只能答应齐国要求,把这些无赖型的齐军送走。
第三板斧,对手还是软硬不吃,那就甭废话了,直接开打吧。
有了这三板斧,齐桓公屡试不爽,被这三板斧劈过的国家,都胆战心惊,无不屈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