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秦始皇的千年误解:暴君,焚书,坑儒

对秦始皇的千年误解:暴君,焚书,坑儒

作者: 白乙笑谈 | 来源:发表于2021-02-15 14:00 被阅读0次

秦始皇是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他是暴君还是仁君?“焚书坑儒”是功是过?围绕这两大争议,后人对他的解读,大多偏向于他是暴君,他搞的“焚书坑儒”罪大恶极。两千多年来,这种非议至今不绝。历史的真实情形我们不得而知,但依据正史进行剖析,却让人意外发现,这位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伟大皇帝,其实是千古蒙冤。

暴君:暴在哪里?

秦始皇开启灭六国大战,席卷天下,的确卷走了无数亡魂,但这是国与国之间战争的残酷,是统一大业的必然结果。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灭六国过程中,秦始皇的军队并没有屠过城,无端残杀无辜百姓;对于派人刺杀差点让他致死的燕国,他也并没有采用任何泄愤的极端手段;对被灭的六国的王公贵族,他多用优抚政策,也没有赶尽杀绝。统一天下后,他也没有残杀任何忠臣良将,哪怕对犯下当杀之罪的大将王翦,也让其终老天年。

这样看来,秦始皇并不是个残忍嗜杀的暴君。如果与至少有过四五次屠城记录的项羽、与统一天下后几乎屠尽功臣的朱元璋相比,秦始皇其实已算得上是个仁君。

当然,作为有一统天下大志的君王,秦始皇也不是心慈手软之辈,更没有妇人之仁。如果非要说他是暴君,那么他的暴,应是体现在他灭六国的手段上,因他采用的是最蛮横、最暴烈的战争手段,以暴制暴,横扫天下。他自己也承认:“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不可否认,秦始皇也有“残忍”的一面。当赵国覆灭,他到邯郸,也就是他的出生地,将所有仇家都“坑杀”了。《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样记载:“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为报私仇,秦始皇的手段的确是残忍了点,不过也说明这位伟大的皇帝也有着普通人“快意恩仇”的个人情怀,我们不应因此就抹去他的光辉。

焚书:焚的什么书?

历史上,对秦始皇指责最多的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其实是两件事,所以分开来讲。

书是文化的载体,焚书,断的将是文化的传承。在读书人眼里,这种罪行简直令人发指。以秦始皇之英明,不可能不知其利害关系。那他为何还要焚书?焚的又是哪些书?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丞相李斯给秦始皇上书说:“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从记载看,所焚的主要是这两类书,即统一前它国史记与民间私藏的《诗》、《书》、百家语。“百家语”应是指“诸子百家”。

统一前可谓是诸侯争战,百家争鸣;统一后,秦始皇虽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字”,但这种文化乱象,若没有非常手段,巩难在短时内杜绝。更严峻的是,那些妄图复辟的旧势力,利用这种思想、文化乱象干扰、诋毁新政。正如李斯给秦始皇的上书中说:“……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客观看,焚书之举是李斯的提议,并不是秦始皇直接下诏。其中的区别是:下诏是强令执行;他同意李斯的提议,表示他只是不反对这种做法。他曾说:“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可见他的初衷,只是“收天下书”,并非“焚天下书”。作为英主,他不可能不知道“收书”和“焚书”的区别,但他明知会背负骂名,照样同意李斯的提议,因李斯是一心为公。这说明,他是个有担当的皇帝。

其实,从统一政权到实施“焚书”的八年间,秦始皇已几乎尽“收天下书”,并聘请七十多名“博士官”,令其召集两千多名学生一起对各种书“别黑白而定一尊”,去伪存真。后来所焚的,只是良莠不齐的民间藏书,并不包括官方藏书,说明所焚之书其实都留有备份。从某种意义上看,秦始皇“焚书”,不但规范了民间文化,稳定了天下民心,还保护了文化正统。

坑儒:坑的是儒吗?

“坑儒”是后人的说法,发生在“焚书”后一年。儒,古时泛指读书人。因而世人多认为秦始皇坑杀的是读书人。这其实是一种讹传。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从记载看,秦始皇“坑”的是犯禁的“诸生”。“诸生”指谁?要先了解“诸生”被坑的来龙去脉,才能明了。

有一个叫徐市的人游说秦始皇,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他愿去神山向仙人为秦始皇求“不死药”。秦始皇“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不料徐市出海后一去不返。秦始皇虽暗自恼怒,但显然并未汲取教训,又“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结果也是不了了之。后来秦始皇又被“侯生、卢生”之徒忽悠,让他们打着求“不死仙药”之名挥霍钱财,屡次行骗。侯生、卢生怕“骗局”败露,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上乐以刑杀为威”后逃跑了。

从徐市、韩终、侯生、卢生等人所为,可知他们的身份其实是古代所谓的方士、术士。身为九五之尊,却被这类人一而再、再而三忽悠,也难怪秦始皇忍无可忍,勃然大怒说:“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秦始皇才下决心对那些骗人骗财、惑众乱政的方术之士进行大清除,最终坑杀了“四百六十余人”。由此可知,被坑杀的“诸生”,应是指方士、术士,而不是指读书人。

秦始皇想修真,想长生,这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他曾说:“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所以他一直十分敬重打着修真之名的方术之士,以致屡屡被骗,并不奇怪。那些所谓的方术之士,以方术骗人,打击的却是人对修炼归真的信心。秦始皇最后醒悟,坑杀那些行骗的方术之士,以此惩戒后人,何尝不是对文化正道的一种保护;人若失了正道,恐怕也将会永远失去人之根本了。

也许,志在行君王之大仁,力图保护文化之正统正道,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

相关文章

  • 对秦始皇的千年误解:暴君,焚书,坑儒

    秦始皇是历史上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争议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他是暴君还是仁君?“焚书坑儒”是功是过?围绕这两大争议,后人...

  • 秦始皇为什么被称暴君?

    秦始皇被称之为“暴君”的原因可能有三大原因: 1 焚书坑儒第一: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在建国之初,秦始皇对待诸子...

  • 古代,秦始皇被人骂了无数个朝代,“焚书坑儒”,“修长城”,“暴君”,“专横”,“自私”,“凶残”,,,,等...

  • 始皇何错

    万人道,秦始皇焚书坑儒d(ŐдŐ๑),颁布残暴之法,堪称一代暴君。但我却有不同的观点。 真正的暴君还该说是...

  • 焚书坑儒的由来

    焚书坑儒——秦始皇明知是坑,还是跳了进去。 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历史上褒贬不一。起因是什么? 李斯和淳...

  • 《始皇帝》

    说到秦始皇,立马就想到:长城,统一六国,秦始皇陵,暴君,焚书坑儒 本书确以全新的视角来解读秦始皇,从名字开始,原姓...

  • 锁文•焚书坑儒

    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史称焚书坑儒。 过千年,焚书坑儒坑出儒...

  • 秦始皇为什么要"坑儒"?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其实是分开的两个事件,先发生了“焚书”,再发生的“坑儒”。上一篇已经对“焚书”进行了分享,今...

  • 秦始皇英明,焚书坑儒/随笔

    是不是还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最最糊涂呢?不,不,秦始皇英明,所以“焚书坑儒”。 伟大的思想都是有毒的,民智开启日...

  • 儒家学派:古文经、今文经之争

    追根溯源,这件事还得从秦始皇“焚书坑儒”说起。“焚书”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坑儒”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两件事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秦始皇的千年误解:暴君,焚书,坑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mp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