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64974/5a90cf433377e7a4.png)
很少会看《辩护人》这样的政治性质电影,但豆瓣分那么高,还是想去领略一下它的分值。
没想到,真的有很大的触动。复杂的主角代入感强烈上升,心里很沉的感觉。
如果一整个群体都陷入暂悬的理性,那将非常无力。因为你作为个人太渺小,挣扎不过这整个社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4974/5bea3c84d3ce226b.jpg)
替罪羊学生
当国家想进行独裁,最有效最可怕的也便是思想控制了。
当在报纸、新闻一切媒体的讯息都掌控在暴力公权力之下,群体所接受的判断力大部分也仅仅是强加给它们的判断。而这时候利用群体无意识人格的得势,执政者威慑、镇压来证明军事独裁的合理性便达到了。
在影片中,看着法官、检察官等这些代表性的暴力公权力利用名望、法律制造群体幻觉,对替罪羊学生进行非人的折磨而改造,承认赤色分子的思想。压抑的基调让人喘不过气。
而法院的旁听团和人民群众呢?浑然不知受控。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4974/589c238454caeeba.jpg)
悲伤的人不可以请假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王小波的讽刺小说《沉默的大多数》。
它讲到一个中国文革时期的讽刺,文中主人公“我”已经饿的要死,病的要死了,于是请示领导批准回城养病,但被拒绝了。
拒绝理由是因为请假时精神状态不好,被批责悲伤的情绪。情绪的流露都是错,文革时候思想都被控制成这样了,那能怎么办?稍有不慎小命难保。
是要把人变成工厂流水化作业只会微笑的机器人吗,难道病的要死也要乐呵呵?文革就暂时性地造就了一批愚民。
我原来也只是小市民罢了
而对于影片中的律师原来是个小市民,觉得国家大事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很多人批责他一开始的劣性啊,算不上什么大人物。
其实真的,我们太神化所谓大人物了,很多时候,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情切身实际地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我们可能真的不会懂得。
这怪我们吗?想想,其实人本来就是有自私性和小我性的,可以理解。
那么促使小市民变成大人物的东西是什么?如果主角是从维护自身安全感一己之私开始的呢,那又有什么关系,人不是一开始就是大人物的,而是通过小人物慢慢成长过来的,从自私到无私,从小我到大我。就算没看过这部电影,看过国内片《我不是药神》的朋友应该也能感触到这一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4974/c0008ac75b97f030.jpg)
结局是电影比较喜欢的乐观英雄主义,个人思想不畏强权,为民主、正义而呼号,完满。但,后知后觉的是电影开篇的苍白无力感,律师宋佑硕也曾经是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没人想和政治搭上边的人。也许,主角是理想化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
但促进整个社会改进,历史进程前进的东西是什么,就正是我们社会里每一个人的有意识的批判性的努力啊。
希望我们不应该迷信公权力,而是要做个有独立意志的人,有意识的公民。很多人觉得社会这种大层面的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啊?很羡慕其他国家的福利体制、文明程度啊。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啊,能我们的社会更好的,恰恰在于这个社会中的我们每个人。
也许,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既然说到个人和社会的主题,就给大家推荐一份书单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4974/221151a16361f25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4974/80033c5f0b3abf1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4974/6af799bdbb8b988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764974/e77b1285116ae18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