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老子》第八章

《老子》第八章

作者: 恒照 | 来源:发表于2020-04-27 10:41 被阅读0次

    【经文】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白话】

    至上的善人,如同水一样。水普惠万物,其性好静,甘心处于众人讨厌的卑污之处,所以它是接近于道的东西。处身以谦逊低下为善,心灵以宁静深沉为善,给予以遵循天道为善;说话以诚实信用为善,政治以理顺为善,事情以做好为善,行动以合时宜为善。因为不争,所以没有过失。

    【讲论】

    此章内容大家应该比较熟悉,讲水近乎道。

    现在“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到处被写。今本为“上善若水”,帛书甲本为“上善似水”,“似”误作“治”,乙本为“上善如水”。若、似、如,意思一样。上善,上是上等的、上好的;善,美好之义。上善是上等的善人或行为,在老子眼里,善人是合于道的人。“上善若水”,至上的善人或行为如同水一样。当然,他这是从二者的德性来说的,往下就讲水之性。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水是生命之源,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离不了,整个大自然不可或缺。地球大多数面积被水覆盖着。“有静”,今本作“不争”。我认为以“有静”为佳。水无所谓争不争。“有静”,“有”即求之义。水在有外力的作用下才流动,它的本性是趋向于静的。

    “居众人之所恶”,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所讨厌的低洼污浊之地,水却往那里流。善利万物、有静,居下,这是水的三德。

    “故几于道矣”,“几”,近也。水有上面说的三个方面的德,和道差不多了。之所以说“几”,说差不多,还是有一点区别的。道是无形的,虚的;水是有形的,实的。

    说完水的“三德”,下面讲上善的“七善”,这“七善”,我们可以结合着水的“三德”来理解。

    “居善地”,有的人把这句理解为水或上善之人善于选择位置。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在这里,把善作善于讲,不如作以什么为善来理解更符合老子的意思。“地”,在这里是下的意思。“居善地”,是说上善之人以居处低下为善,这一善对应着“居众人之所恶”。

    “心善渊”,“渊”,在这里代表着深沉安静。上善之人的心境,以深沉安静为善。这对应着“有静”。

    “予善天”,帛书甲木此处脱字,乙本作“予善天”,今本为“与善人”或“与善仁”。高明对此有论证,他说“经文所谓‘予善天’,犹言水施惠万物而功遂身退好如天。且经文多韵读,‘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渊’、‘天’、‘信’皆真部字,谐韵。今本作‘与善仁’者,‘仁’乃‘天’字之误,或为后人所改。”高明的论证有其道理。做“与善人”或“与善仁”可以相通,与做“予善天”有很大不同。如果做“人”或“仁”,是否与老子所说的“绝仁弃义”相矛盾?在三十八章中,老子说“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似乎也不是完全反对仁。从更早的竹简本更看不出对仁义的反对。如果做“与善人”或“与善仁”,正对应着前面说的“善利万物”,似乎也可从。我们姑且从帛书乙本。“予善天”,给予以遵循天道为善。“天之道,利而不害。”《广雅》:“予,与也。”

    “言善信”,说话以诚实信用为善。

    “政善治”,“政”指为政。“治”本义是治水,古人训为“理”。《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加工玉要顺着玉的纹理而剖析,为政治民也要遵循着道而行。所以为政以理顺为善。

    “事善能”,事情以做好为善。“能”,善、胜任。《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动善时”,行动以适时合宜为善。

    自“予善天”到“动善时”这“五善”,都是有关行动的,对应着“善利万物”。

    水之“三德”,关键是“有静”;人之“七善”,关键在“不争”。因为不争,所以没有什么过失。这是从“七善”的反面对“上善”再次肯定赞美。“尤”,过失。

    水有静,人不争,近乎道。这是老子之所见。同样是水,孟子看到人性之善。

    东汉光武帝手下将军冯异,为人谦虚退让,不轻易和他人发生冲突。出行时遇见其他将领,他都会主动让自己的马车走在一旁。诸将在一起夸耀自己的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坐在树下,因此军中都称呼他为“大树将军”。可谓“上善如水”之“不争”了。

    马一浮《老子注》,会通佛老,对本章有这样的发挥:

    上善,犹言菩萨行也。上来言圣人是佛境界,今言上善,以示菩萨人道胜行,不出悲智二者。取喻于水,利物不争,是知幻离相,智也;处众所恶,是入俗同尘,悲也。菩提是道,回向是几。水以无心应理,菩萨以忘缘合觉。“居善地”者,能载物故;“心善渊”者,能静鉴故;“与善仁”者,普润泽故;“言善信”者,行有孚故;“正善治”者,平以准故;“事善能”者,堪忍力故;(能即耐字)“动善时”者,不失常故。七善,一三六是悲相,二四五是智相,七是悲智合言。结归不争,明七者同是无缘之知。如鸟飞空,不遗其迹,离诸过患,故无尤矣。

    这是马一浮的“老子”。

    有今人讲《老子》,对帛书甲本的“上善治水”大加发挥,郢书燕说,也收获粉丝众多。

    怎么读《老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

    《荀子·宥坐》里记载了孔子的一个故事: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见大水必观焉。”

    这可以说是孔子的“水论”,大家和《老子》这一章比较、体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子》第八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ty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