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儒、道专题
释迦牟尼佛借马喻人--修行处事都应如此

释迦牟尼佛借马喻人--修行处事都应如此

作者: 礼佛渡红尘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11:48 被阅读0次

似乎很多人一提到佛教,都会想到那些塑像以及很多大家不懂的经忏仪轨、唱念做打、经声佛号,认为是一种精神寄托。但是,其实释迦牟尼佛所讲之经,包罗万象,大到宇宙之理,小到水中微生物,都有所讲解。同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来比喻也做了很多,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经文来学习一下,释迦牟尼佛,通过马的八种劣态,比喻人在接受良师益友、经文教义的教导时所呈现的八种不良表现,让我们共同勉励。

第一种:“解羁缰时便掣车欲走”这种状态是说一匹马,刚刚套上缰绳的时候就想跑。是比喻一些人刚刚听到经文教义或者良师益友的规劝就不接受,转身就想走的状态。

第二种:“驾车跳欲啮人”这种状态是说,刚刚拉上车就想要跳起来咬主人。是比喻一些人刚刚开始听了一部分的经文教义或是良师益友的规劝,起逆反心,马上反驳不接受。

第三种:“举两脚掣车走”这种状态是说,举起两只前脚拉车,实际上是生气了嗔恨心。比喻一些人面对经文教义和良言规劝的时候生气了嗔恚之心。

第四种:“便踏车軨”说想要踏人,实际上就是说一些人张口便骂,对于经文教义和良言规劝采取恶语攻击的行为。

第五种:“便人立持轭摩挲车却行”,是说非但不往前走,还想往后退。实际上说一些人,在面对经文教义的时候,非但不痛改前非,改过迁善。反而更加的变本加厉。

第六种:“旁行邪走”,说是不走正路。比喻人听到了经文教义和规劝以后,并不发心该过,反而企图掩藏。

第七种:“掣车驰走,得浊泥抵止住不复行”,说是拉起车飞快的跑,实际上是心中怨恨,想要翻车,不顾及车上的人。比喻人,听到了经文教义和良言规劝不能答复,但是又不接受便一意孤行,固执己见。而在遇到淫逸境况时候,沉湎其中不能自拔。

第八种:“悬篼馁之熟视不肯食”,不肯吃草料。指人不愿意接受好的教会和规劝,自暴自弃。

伟大的世尊,在两千多年前就对我们世间东西透彻。恰如其分的运用马的八个劣态比喻了人的不良状态,让人们远离有这八种状态的人。我们也应该共勉,经常亲近善知识和良师益友,常常在经文教义中得到正确的言教和知识。

以上文章借鉴参考《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出自杂阿含别译

一己之见,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各位指点纠正!

相关文章

  • 释迦牟尼佛借马喻人--修行处事都应如此

    似乎很多人一提到佛教,都会想到那些塑像以及很多大家不懂的经忏仪轨、唱念做打、经声佛号,认为是一种精神寄托。但是,其...

  • 借物喻人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每当我听见这首歌时...

  • 2022-09-08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 借物喻人 借物喻理 借物抒情 如何借就要学生们自己内化了。 先找些学生交流想法,再来写写。

  • 借物喻人—腊梅

    春天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季节,众多的鲜花中,你看不到腊梅的身影,因为它不喜欢与鲜花抢风头,当所有花草枯萎...

  • 修行的目的

    生命不是为了吃喝拉撒,生命是为了一路前行。 人活着的目的就是借事修人,借假修真!-马云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接纳所...

  • 读诗歌┃美人如荷

    关于荷花的诗可谓多矣,有写花的美丽,有喻它的高洁,又有借它来喻美人。今天,和大家一起读读几首借花喻人的诗。 01 ...

  • 大同与群友交流:什么是修行和放生?

    2015-03-13 辉:老师,什么是修行? 大同:为人处事就是修行! 辉:老师,为人处事真的就是修行? 大同:我...

  • 《庄子修心课》第二十四课:以马喻马

    《齐物论》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

  • 二十四:以马喻马

    《齐物论》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

  • 《庄子修心课》第二十四课——以马喻马

    《齐物论》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释迦牟尼佛借马喻人--修行处事都应如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xg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