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则招聘启事被发布在21世纪人才网上,招的是某区政府宣传部记者编辑的工作,无编制。苏芸通过非常冗长且严格的面试、笔试、政审、体检,才得到了这份工作。
在政府部门,她的工作性质被称为“派遣员工”,工资是正常员工的三分之一,不享受在编员工的福利待遇,工作内容却并没有减少分毫。
她在签合同的时候,看着待遇工资的时候,露出了一个苦笑,心想:想要稳定,就要付出其他的代价。
但是她是自愿的。
和她一起录取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家庭优渥、很有气质的姜美女,她被分配到区电视台去做主持人;另一个人是刚毕业两年的小周,被分配到了办公室,处理人事、行政、以及领导杂事,而苏芸被分配到了宣传部办公室,她面试时写的新闻稿给她加了不少分。
宣传部办公室总共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在编公务员,姓邵;另一个是沈老师,是街道返聘进区政府的退休人员,拥有丰富的人民群众工作经验。
她在去区政府工作前,曾无数次设想过政府工作是怎样的,一杯茶、一张报纸,一个下午?
现实很快打了她的脸。
宣传部工作的忙碌出乎她的想象。邵老师没有给苏芸适应期,每天的任务就像滚雪球一样堆积而来。
“苏芸,写个文化产业的稿子,发区级报,明天给我。”
“苏芸,这些是会展的供应商周五进行招标,你预定下会议室做好现场会务。”
“把所有街道发上来的图片进行说明编号。”
“这是督查室发来的资料,你根据他们意见修改一下对外媒体的那个材料。”
“沈老师,麻烦你和街道人联络一下,我们要办一个摄影比赛。”
……
邵老师每天埋头在工作中,从早到晚,他原先是区新闻中心的记者,因为笔头好,考上公务员后做了宣传部的科员,做事风格干脆利落。
“坐在你位子上的前一个姑娘,考上了市妇联,所以走了,”沈老师和蔼地对苏芸说,“你在这里,有空的时候也多看看时政材料,做派遣员工也只是一时的,到这里的工作的人都是奔着系统里来的。”
沈老师虽然对电脑并不擅长,但在区内和街道拥有极好的人脉,很多事情经他之手,重重阻力很快消散无形。
为了迎接两个月后的两会,他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区画册的编撰、电视宣传片的拍摄成品,和崛起五年成就展的准备工作。
“画册找这个街道,他们有个摄影师协会,用摄影比赛来搜集区最新风貌的照片,并进行评奖,获奖作品直接选用到展览上。”邵老师吩咐苏芸,“你将相关资料发送到街道宣传科,他们会执行下去,你主要对接好他们,如果碰到阻力就去找沈老师。”
苏芸忙不迭的点头。
“电视宣传片主要区电视台负责,但是他们的送审稿我们要进行把关,这件事我自己来负责吧,我来找杨台长。”
“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展览,在区两会期间会对外开放,在招标结束后尽快启动布展进程把控,所有工作都要给领导预审留出时间。”
每天繁忙的工作,让苏芸忙的晕头转向,十一个月底的时候,又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开新闻发布会。
“现在每个区县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要及时有效的把我们的工作和媒体、群众沟通。“领导言之凿凿。
邵老师发来一张市级媒体的记者清单,让苏芸把邀请函发到他们的邮箱,然后一个个联络到场事宜。苏芸看了一下名单,包括《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电视台、《东方早报》、《新闻晨报》、《新闻晚报》等上海主流媒体。
发布会那天,在浦西洲际酒店会议中心,苏芸站在接待处接待来访记者签到,而沈老师给每个记者发放了文件袋、水,以及“车马费”。
发布会持续了一个小时左右,介绍了过去一年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苏芸站在最后,看着发布会现场,恍若回到了那时亚洲女性论坛的时候。闪光灯、摄像机、记者、发言人、发布会讲台,一切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宣传部就是政府的公关部门,她想。只是政府部门的新闻发布会,也要给记者发“车马费”。她以为只有公关公司需要做这种打点。
“记者基本工资低,很多都靠赶场子赚外快。这种劣习,已经存在很多年了,甚至成了惯例。”沈老师说,“这几年媒体圈也不好过,很多纸媒一个接一个倒闭,还不知道未来会怎样。”
官方撑着的媒体,也会有倒下的一天吗?苏芸考虑着,又想,这个世界有什么不可能。
会议结束后,她回到办公室写通稿,在邵老师修改之后,一份份发到记者的邮箱中。
十二月份,外宣工作任务分配表出来了,满满的一页纸。
“公租房项目,区宣传部牵头、房管局配合。后期上海电视台节目播放要跟进。”
“走转改,宣传部牵头,采访组织部、民政局。走主要机关报纸。”
“经济开发规划,找发改委、经济推进办、区委研究室、区政府研究室拿资料。上海主要媒体沟通刊登。“
“干部工作创新,找区组织部、公务员局、区纪委。”
“逐木鸟行动找政协”
媒体专版工作是宣传部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是连接起区委政府和媒体、以及民众之间最重要的桥梁,大概就相当于品牌和消费者沟通的热点、爆点,包含了一段时间内区委政府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
“任务还是非常紧张的,”邵老师声音郑重,“同时推进宣传册、宣传片和展览活动。”
沈老师在旁“呵呵”地笑。
邵老师疾步走出办公室,去找相关联系人了,沈老师对苏芸说,“小邵区两会之后,就要去别的部门了。”
苏芸吃了一惊,“啊?那这里的工作怎么办?”
“应该会调别人过来吧。”沈老师笑呵呵地说,“大家都不喜欢来宣传部,你知道为什么吗。”
“工作太繁琐太琐碎了,而且是个‘百搭’部门,哪里都要去‘插一脚’。”
“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不过,更重要的是,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跟着统战部,沾光受照顾。跟着宣传部,莫名其妙犯错误。所以很多时候,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为了转部门,小邵也是努力了很久了。”沈老师叹了一口气。“在宣传部,没有前途啊。”
“但工作不可能不做。”
“所以,你要小心了。”沈老师拍拍她的肩膀说,“做宣传的人一定要有政治的敏感性,否则怎么出事的都不知道。”
他指了指苏芸电脑上正在整理的照片,“你这里领导的职位名称错了,这里加上‘原’,照片的排序,书记放在区长前面……机关里局下面是正副处、处下面是正副科、科员是最低的一级……你看看这张照片能用吗,书记的站位必须是站在中间。”
苏芸脸红,忙不耻下问地询问沈老师她工作中的疏忽。
“你也别急,慢慢来,时间长了就懂了。”沈老师说,“系统里的讲究很多,等级是很森严的。”
苏芸感觉到了一股如履薄冰的紧张感。
苏芸想,前途是什么,科员想做正科,正科想做正处,正处想做正局……然后,地位、权利、人脉、财富,这就是职业的“终极意义”了吗,我们日以继夜拼命工作,是为了获得这些成功吗?
沈老师还在谆谆教诲,“政府里的人事选拔,和领导的提拔关系很大,组织部每年提的就那几个名额,领导说一句,抵得上百句。所以服务好领导,是很多人认为最重要的事情。“
“那沈老师也这么认为吗?”
沈老师哈哈大笑,“从上山下乡、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在街道里干了几十年,看过太多人和事了,早就没有‘那种’冲劲了。“他缓缓语气说,“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工作的意义都是不同的,等你活到我这个年纪,你就明白了。”
似懂非懂的苏芸点了点头。
“赶快工作吧,不然今天又要加班了。”
苏芸一阵哀嚎。
宣传部的加班工作是没有任何补贴的,除了一顿晚饭,可以找邵老师报销。晚上八点,苏芸还在办公室里一边写稿子,一边等展会公司的展览设计图。邵老师还在工作,沈老师回家了,办公室里只有敲击键盘的声音。
八点半,展会公司终于把会展整体方案设计发了过来,苏芸第一时间发给邵老师,邵老师让苏芸和他一起一个字一个字的检查。
惨不忍睹。错别字、文字稿复制错误、照片放错、配色跳跃,苏芸青筋暴起,她都看不下去了,而下班的时间又要遥遥无期了。
她噼里啪啦地打字给联系人,这什么东西啊,太烂了吧,基础文字稿都能黏贴复制错。
对方也是哀嚎,大姐,从展会材料定稿到整体设计稿,你们只给了我们四天时间啊,四天,整个设计图能做出来已经是不错了。
苏芸犹豫,她询问邵老师,“会展公司说时间太赶,问能不能明天再给出初稿。”
“不行,”她话还没说完,就被邵老师斩钉截铁地拒绝,“展会材料定稿用了12天,设计给他们4天,定稿后材料送审要5天,进场施工要14天,竣工验收要一天,职能部门审查要一天,这才勉强在区党代会前赶上预展时间,别说一天了,现在一个钟头,一分钟都不能浪费。”
“我们分头检查,把错误地方写下来,让他们现在修改,今天一定要给一个基本没有问题的初稿出来。”
一个半小时后,相关意见又发给了对方,对方在得知今天一定要出初稿时候,半晌没有声音,最后回了无奈的一个字:好。
苏芸舒了一口气,和邵老师汇报了情况,邵老师看了看手表,缓和语气对她说,“你先回去吧,再晚没车了。”
苏芸犹豫。
邵老师淡淡地说,“回去吧,你那点工资,能叫几次出租车。”
苏芸脸红,“那好吧,那我走了。”
苏芸回去的时候碰到了办公室的小周,她一瘸一瘸地走向电梯,苏芸吃惊地按着电梯门,问道,“你怎么了?”
“摔了一跤。”小周皱着眉艰难地说,“休息了几个星期,还没恢复,又让我来上班了。”
“严不严重?”
“还好。”
“办公室还是很忙吧。”
“屁事多,工资低,办公室主任整天让我干这个干那个,脚伤着今天还让我搬东西,有没有把我们当人看啊。”小周抱怨起来。
苏芸看了一眼摄像头,说,“你需要调整一下心态,否则这份工作很难忍耐下去。”
小周还在自顾自说,“还是小姜最好命了,去新闻中心既快活又自在,远离机关远离领导。这点工资天天还这么忙,性价比太差了。”
苏芸叹了一口气,拍了拍她的肩膀。
走出区政府大门的时候,她和小周告别,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还亮着光的办公室,裹紧羽绒服疾步朝地铁站跑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