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五章——求仁而得仁

《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五章——求仁而得仁

作者: 旭日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11-22 15:22 被阅读0次

【原文】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

    冉有说:“老师会赞成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试试去问问老师吧。”子贡进入孔子房中,问道:“伯夷和叔齐是怎样的人呢?”孔子说:“他们是古代贤人啊。”子贡说:“他们会有怨悔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又怎么会有怨悔呢?”子贡走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赞成卫国国君的。”

【感悟】

在这一章中,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个通达人情世故的子贡形象,一个践行仁义的圣人孔子形象。

一、子贡不但在同学的心目中地位比较高,在老师孔子的心目中地位也非常高。同学有什么事都愿意向他请教。同时可子贡最高明的地方在于能够洞悉人心,看透别人的心理。但是他了解孔子的心理却不是直接地去问,而是间接的去猜度。他用类比的办法去了解孔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既了解了孔子的真实想法,又回答了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

二、孔子不但自己提出了仁义的思想,也在践行仁义的思想。孔子重视道德品质,仰慕古代的圣贤人物精神。他自己曾经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正因为孔子是一个言行思想一致的人。子贡才能够在孔子的评价古贤人的言行之中,准确的猜到孔子下一步的行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述而》第七篇第十五章——求仁而得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xw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