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感受是对情绪的感知,比如发生一件事会让你有高兴,有担心,有害怕,有焦虑,即使当时没有觉察,仔细体会一下,就能描述出来。
此刻如果你感受一下你的感受,你会对这个感受怎么评价,怎么看你刚才的感受呢?你会如何面对此刻的感受呢?比如,孩子做了件让你生气的事,你很生气,除了生气,你对你的生气怎么解读的,你认可它吗?
几个场景:
男孩子小的时候,不小心摔跤了,大人会说男孩子要勇敢不能哭,尽管大人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坚强,而此刻孩子的感受是疼痛是不允许哭的,长大后也会不喜欢看到别人哭。
孩子考好了,大人害怕孩子骄傲,不但没有及时对孩子努力给予鼓励,而是要泼点冷水阻止了孩子为自己的成绩而自豪,孩子会一直在不自信路上寻求认可,长大后会常常有不配得感。
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发生冲突,比如两个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一个想要另外一个的玩具,父母为了人情世故,让孩子分享,没看到此刻自己孩子的不开心,强行将玩具送给邻家孩子,父母希望孩子有爱心、懂礼貌,会分享等。而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的东西都没有支配权,会慢慢习惯于顺从,长大后也将自己的情绪选择忽视了,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而选择忽视自己的情感……还有很多,类似的场景。
这些不被允许的感受到底是在满足大人自己的各种需求还是在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呢?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都希望孩子坚强懂事大方,出于礼貌去安抚先别人的孩子,却不知自己的孩子恐惧、委屈已经被忽视了,孩子的情绪没有人能看见。他每一次的情绪都没有被大人抱持住,会觉得哭是不对的,不配拥有最好的,他是不被重视、不被理解的,长此以往他也会选择忽视自己的情感。即便是成人后看到别人有情感输出也不懂得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盘点一下,在自己成长过程,有哪些感受不被允许。比如不许哭,别太娇气,不要害怕,别焦虑,不要发火等,一大堆不好的感受很多人都没有或者抗拒,觉得它不好,这种感受是不应该在自己身上存在的。
所以情感正确引导在孩子小的时候是很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