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某乎的一位网友邀我回答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碎片化阅读有意义吗?
答案是肯定的。
而且,这是不得不为的一种阅读方式,因为大家其实没得选择。
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年代,大家的获得的信息量已是爆炸状态,获取到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在高节奏的工作和学习中,大家的时间其实是碎片化的。
不仅如此,大家阅读过程也是碎片化的。现实中,大家说很难完整的花时间去阅读的。不是所有人每天都可以花固定时间或者愿意花固定时间来参与阅读。碎片化阅读是一种顺应历史趋势的行为,自然就有它的意义。
但是我们不能盲目捧吹碎片化阅读。首先碎片化阅读收集到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时间就是有限的,很难让人聚焦投入更深入的思考。
目前碎片化阅读的主要内容还是各种新闻客户端,公众号文章这些。信息本就是快餐式的信息,对自身而言到底有没有价值要因人而异,这里就不做评价了。
作为自媒体人,采集信息已是常态化工作。而碎片化阅读则是采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不仅要碎片化阅读,还要时刻保持阅读。
很多同行都有这么个感受:做新媒体的是没有假期的。不是公司不放假,而是放假了,该要做的事还得做。就比碎片化写作和碎片化阅读。
打开手机,大量的碎片化阅读会让你感觉不到在放假。有重要信息或者好的选题也要及时理清思路,甚至直接在手机上进行碎片化写作,到了上班的时候,再去整理打磨。
我们对写作总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写作需要抽出一整段时间来写。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写作确实很好,可事实上这些是很难做到的。想写的时候没思路,有思路的时候又没时间写,最后也就不了了之。曾一度因为这样的情况想放弃写作。那时我总觉得写作时间不够用,严重缺乏灵感。直到看破现状后,才豁然开朗。
写作是可以碎片化完成的,采集信息更是可以这样。转换思路后,开始大量做这样的尝试。一开始总有些不习惯,后来时间久了,慢慢感觉到这样的方式很适合当下的写作节奏。
以前的老一套只是在固步自封,就算我没有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历史也正在改变我这样的码字人。
如今自己已经可以在各种情况下完成写作。除了工作的稿件坐班完成,已经很少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码字。业余写作基本都是在各种场景下完成。
智能手机给碎片化写作带来了工具上的便利。无论是坐在沙发上,还是躺在床上,在室内还是室外,只要想写就随时可以写。
同理,碎片化阅读也是这样。无论写还是读,都已经更加自由和便利。在这种情况下适应节奏会省出大量的时间,同时也分解了写作带来的负担,对写作者来说倒也是件好事。
我们正在慢慢被这个世界改变。一切都在变。当你再回头看一眼过去,才发现自己走了很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