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婚姻育儿简书电影
提问:《狗十三》中,你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敏感就可以任性吗?

提问:《狗十三》中,你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敏感就可以任性吗?

作者: 坐看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20:06 被阅读16次

云开

题主的这个问题让我很惊讶,青春期的孩子任性是可以自己收放的吗?我其实有些不理解。

提问:《狗十三》中,你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敏感就可以任性吗?

记得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他指出,幼儿随着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但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他们却不能像成人那样作出正确的判断。

孩子情绪脑的发育总是优先于理智脑,这是孩子生理发育决定的,而不是孩子选择的,所以孩子任性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达,这是客观规律。

《狗十三》这部电影,看后我也久久无法平息。

影片中的十三岁少女李玩,父母离异,从小跟爷奶一起生活。父亲再婚生了一个弟弟,李玩在家里成了敏感的存在。

提问:《狗十三》中,你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敏感就可以任性吗?

在她的小狗被爷爷不小心弄丢后,她疯狂找狗,推倒来劝她回家的爷爷,让奶奶深夜找她差点走失,还与同学喝酒来排解心中苦楚,将一家人弄得人仰马翻。

她的行为任性吗?任性,但她任性行为的背后事出有因。那只在家人心中无足轻重的狗,对她来说不只是只狗,而是她在家中的地位影射。

离异的家庭是她造成的吗?不是。父亲重组家庭,开始了新生活,还生了弟弟。而她却在缺失父母的环境长大,没有人关心她的心理成长,包括她的父亲。

父亲不爱她吗?爱!但他的心已被事业和新的家庭占满。只会在继母和弟弟不在时想到她,或她拿了奖项时想到她。至于她在想什么?父亲没有时间关注,也不感兴趣。

爷奶不爱她吗?也爱她,但重男轻女的观念,让他们更看重弟弟。

提问:《狗十三》中,你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敏感就可以任性吗?

在不健全的家中长大,这样一个缺爱的孩子,心理的空缺很大,她面对丢弃这样敏感的事情,反应肯定强烈,从狗丢后,一家人严阵以待的态度就可见一斑。

但他们的力都用错了方向,他们不是去找狗,而是采用各种方法来替代。他们不在意那只丢了的狗,更多的是怕她闹。其实这种不被重视,无足轻重的存在感,才是李玩内心永远的痛,因为这是她在这个家的真实写照。她在那只狗的身上看到了她自己。

家人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李玩,却没有一个人主动来了解她在想什么。这是这个少女的悲哀,大家都爱她,但没有一个人尊重她的想法,大家只需要她乖乖听话。

狗狗丢了,家人的冷漠击中了她,与其说她在任性的找狗,不如说,她在用行动安慰那个十三岁不被家人看重的自己。

父亲并不了解女儿,也没想了解,他面对醉醺醺的女儿,挥动了怒火中烧的拳头,不服就打得你服软。

提问:《狗十三》中,你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敏感就可以任性吗?

即使父亲事后满含歉意跟她道歉,也只是执意要女儿理解自己的艰难,而没有一丝去了解女儿的想法。

女儿的沉默乖巧让父亲欣慰,孩子懂事了,但这懂事的背后有多少扭曲与撕裂,有什么后遗症,父亲没有在意。

整部影片其实反应了一代人的成长之痛,不是一家人,而是整个社会值得深思的弊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像一张白纸,染上了什么颜色,跟家庭环境息息相关。

提问:《狗十三》中,你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敏感就可以任性吗?

所以这表面是能不能任性的问题,实质是成长中青少年如何正确引导的问题。

首先,任性的背后都有原因,作为父母,要去了解原因,才能从根本上疏导孩子的情绪,给予及时的引导,让孩子的心理也健康成长。

其次,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打骂绝不是最好的办法。用和善的态度,但坚定的原则,才能不伤害孩子心灵,真正教会孩子理性面对问题。

总而言之,孩子的情绪化,任性,是正常的,是孩子心理隐患的警报器,给予正确的引导才是关键。

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探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提问:《狗十三》中,你觉得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敏感就可以任性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bs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