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2016年的时候写的,那个时候孩子两岁多,如今看起来真的要好好感激自己不忘初心!
----------------------------------------
小孩子,是天真可爱的,是爆烈的,是心情不好就撒泼打滚的.....小孩子有无数张脸。变脸次数之快,之自然,比川剧演员有之过而无不及。
六月天的天,孩子的脸,所变就变,摸捉不透。很多家长觉得很头疼,我反而觉得这正是孩子的可爱之处,他们活在当下,决不隐藏自己的“爱恨情仇”,多么可爱。这年头,敢爱敢恨都是孩子,有几个大人还能如此纯粹?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家长中的异类,打游戏看漫画这些倒是其次,而是我并不太喜欢那些所谓的被大人称赞“乖巧,听话,懂事”的那些孩子们。对于这些乖巧的孩子们,我的眼里往往带着怜悯。
我一个亲戚家的女孩小M,是我这辈走得近的堂兄弟姐妹中的第一个出生的孩子,从一出生就得到了所有大人们的关注。也是因为这群奶奶爷爷姥姥姥爷辈的一代已经忘了当年带孩子的那些事情了,又或是当年的环境根本没有机会让他们好好体验和参与孩子的成长,更或是源于人类的自恋——“我的基因就是棒”等原因,总之这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尽管小M的父母工作不忙,不像大城市的父母没有时间看管孩子,但是小M的主要抚养者依旧是爷爷奶奶。小M的奶奶是典型的付出型,从小家到大家都是默默付出,不说不字,为了让别人高兴即使有纵多不乐意也憋在心里。小小的小M也有了奶奶的影子,为了让长辈高兴,得到赞美,再不愿意的事情也努力去做。
有一次听传统文化的讲座,那个时候小M可能也就是5岁左右吧。面对枯燥的文化课堂,作为大人我都听得昏昏欲睡,找个借口没事就出去几次,其他的大人也是能玩手机的玩手机,玩不了手机的都是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可是小M,5岁的小M居然从头到尾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比小M大的孩子们早就按耐不住地跑出去玩了,可是小M,5岁的小M居然从头到尾一动不动的坐在那儿!
旁观者都能知道小M不是自愿坐在那里听的,最后她都坐着睡着了,依旧没有提一句她想走。
小M希望自己的奶奶能高兴,因为奶奶希望自己坐在那里听讲。毕竟,一般亲戚或者其他人看到一个孩子能一动不动地听完枯燥的讲座都会来夸几句,这孩子真好学,这孩子从小就接受经典熏陶将来一定不得了啊!奶奶听了多自豪,我的孙女多棒!——潜话题跑不了,我的教育好,我的基因棒!
大概,这些夸奖在小M耳朵里听来未必开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应该是羞愧——我用技巧使得别人关注我,但是这些不是真的,是假的。
小M希望自己的奶奶高兴,总是表现的异常乖巧成熟替他人考虑,与谁都是亲密热情。也没办法,但凡表现出有些不喜欢谁,马上又会被思想教育。几次私下接触,小M在我面前都表现出对某几个亲戚的不愿意接触却没办法的无奈和厌烦。
小M不太喜欢幼儿园,但是又不能说。我说,说了是不是还得被教育老师是为了你好,老师是对的,你不能这样。小M眼睛一亮,然后拼命地点了点头。
小M对我家崽子非常热情,非常照顾——在亲戚面前。这也是没办法,她奶奶需要她关爱妹妹的表现。也许是小M觉得在我面前可以放松一下自己,她并不介意在我面前表现出对我崽子的不热情。一个小孩子,自己还要忙着玩,哪儿那么多心思去照顾一个更小的崽子呢!
当咱们父母辈的那些哥哥姐姐都是生下来就觉得自己应该照顾妹妹为父母排忧解难减轻负担的吗?还不都是被逼的。
某一次我带了一包饼干给小M,我偷偷告诉她:“包装已撕掉,你奶看不出来,放心吧!”小M依旧不放心地叮嘱说,“你要放好哦!千万别被我奶看到了!”
小M的奶奶吃东西很注意,小零食不能吃,这个不许吃,那个不健康。在奶奶面前的小M几乎什么零食都不吃。但是小M跟我爸出来,恨不得什么都吃。吃起来就不想控制。
另外亲戚家的孩子因为被限制的太严格什么都不许吃,还发展出头外面零食的行为。其实,何必呢?吃一次又不会怎么样,也是一种生活体验而已。
小M关心体贴他人,甚至到了家人开完笑说某位亲戚有好吃的没给她吃,她也会体贴地替那个“背着她吃好吃的”亲戚开脱:“不是她不给我,是我不想吃,你们别怪她。”
孩子天生会迎合父母的期望,即使牺牲自己的发展需要。只可惜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如果不是准备了多个备用面具来面对家长以满足大家的需要,就是最后变成了那种认为自己只有迎合了别人才值得被爱的可怜的人。
再说说我家崽子,我妈说她发现崽子跟她在一起就背着《弟子规》,《大学》这一类的东西,表现出要到某个亲戚那儿去看看。我说,她跟我正在一起从来不这样。
《弟子规》这玩意是崽子还不能看绘本的月份里,我给她读着玩儿的,从来没要求她背过。她偶尔在我面前背出来我顶多也是一句:哎呀,你都会背这个了啊!妈妈小时候可不会。
而我妈妈会对崽子表现出特别欢喜并加以表扬,很多时候无意识地希望崽子在外人面前展示一番。尽管我总是跟我妈说,不要在外面说崽子会背,也不要让她去表演。但是我妈偶尔克制不住的流露还是让崽子敏感的捕捉到了。崽子在我妈面前和我的面前完全是不同的状态。
孩子到底几张脸?我不知道。但是如果可以,我希望崽子是一张脸。因为做为孩子,我就好几张脸,所以我一想到要和亲戚们接触的时候就莫名的无力。带着面具去过日子,总是没有能表达真实自己来的痛快不是吗?
回到最开始那句“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这个会变脸的孩子才是真的孩子的“脸”。愿天底下都只有那张最自然的最纯真的“脸”。
又想起了诗人海桑的那首《一个小小孩》
一个小小孩,如果他干干净净
衣帽整齐,如果他规规矩矩
这可并非一件多好的事
如果他一开口
便是叔叔好阿姨好再见再见你好
如果他四岁就能让梨
这又有什么意义
一个小小孩,应该是满地乱滚
满街疯跑,脸和小手都脏兮兮的
还应该有点坏,有点不听话
他应该长时间玩着毫无目的的游戏
他是一只自私、可爱又残酷的小动物
他来到世上,是为了教育我们
让我们得以再一次生长
而不是朽坏下去。
----------------------------------------絮絮叨叨的分界线-----------------------------------
说起面具,我自己就是那种一面对长辈就带起面具的人。家里长辈认为我努力学习,充满了正能量等等。他们把自己的想象加在我身上给我做出种种评价,但是我知道自己是谁,是什么样的。
实际的我呢?玩起游戏就不管不顾,不高兴的时候如果孩子不在也是满嘴的哎呦我操!面对着长辈们经常内心吐槽弹幕刷屏,面上还做着不知道怎么扯出来的微笑。表现出不愿意还得被我娘开导。。不过还好,我没有成为那种不被接受和否认就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的人。
哦,对了,咪蒙的《圣人请卸妆》(应该是这本书)里提到你们就爱提让梨的孔北海最后的结局:国时代有个后现代潮人,曹操称酗酒误事,要颁布禁酒令,他说,美色更误事,那就该禁止人类做爱和结婚?曹操以孝治天下,他说:干吗要孝敬亲爹?他不过是为了发泄性欲。亲娘也谈不上伟大,不过是个容器,东西都出来了,还要给容器写感谢信吗?曹操实在看这人不爽,以不孝的名义杀了他。忘了说,这人是曾以四岁让梨的事迹而感动中国的少先队员——孔融。
这说明了,没事别道德绑架孩子让孩子让梨了,多想想自己还是不是一个真实的自己了好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