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自我”就是这样,只要不如所愿,很容易就陷入猜忌当中。你想有所作为,想超凡脱俗,这都是“自我”成就欲的表现。
2.在修行路上坚持不懈,比我们预想的要艰难得多。我们只有在自我感觉越来越好时,才相信自己走对了路。如果情况没有变好,我们就会犹豫不前或干脆放弃。
3.修行之初,心像高山上飞流而下的瀑布,喧闹杂乱;一段时间后,心变得像平原上流淌的河,不再水花四溅、势不可挡;再后来,心像大海,远看平静如镜,走到跟前还是会发现海面起伏的浪花;最后,心像高山,坚毅沉静、岿然不动。
4.“不要用神秘的眼光看待修行,不要企图非凡。”所谓“平常心是道”,逐渐放下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消退好高骛远的冲动。
5.当你放下成见、伪装和打算,不再牵挂、焦虑和希求,你的心才真正敞开。
敞开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它意味着淡化你我之间的界分。
6.很多人的生活是建立在分别心上的。
整个人生似乎都耗费在分别这个、那个;好、坏;接受、拒绝上了。
分别心使我们用孤立、分离的眼光看待事物,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结便在我们眼中消失了,所以我们很难以包容的心面对世界,而且相信自私就是利己。
7.在藏族人的传统里,好人的根本归结起来就是一点:心地善良。善良可以说是学佛者最核心的人格。
8.善良的人没有伤害心,他(她)总会尽力避免给其他众生造成痛苦。所谓不伤人,不伤物,往宽泛里讲,是不给其他众生制造困惑、烦恼。
善良其次是对所有众生怀一颗慈悲之心,希望他们离苦得乐。
9.解脱,即远离轮回的烦恼痛苦,关键在于谨慎取舍因果。取舍、因果,并不抽象。我们日常的行住坐卧、言谈举动无不是因果,无不在取舍。
只是我们若无正知正见,取舍便往往颠倒过来,该取的舍,该舍的取,希求快乐却选择苦因,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10.所谓正知正见,是指能帮助我们了断痛苦烦恼的知识、见地。依这种见地,我们将调整自己对世界、人生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
从狭隘、僵硬、矛盾重重到宽阔、温柔、和谐圆融,从不伤害自己、他人及一切众生,到帮助、利乐一切众生,从痛苦到安乐,从轮回到解脱。
一行精华:
当你放下成见、伪装和打算,不再牵挂、焦虑和希求,你的心才真正敞开。
分别心使我们用孤立、分离的眼光看待事物,就看不到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结了。
所谓正知正见,是指能帮助我们了断痛苦烦恼的知识、见地。
触动,反思,改变:
通读完全书,有一种心灵受到洗礼的感觉。虽然没有准备皈依佛门,但是学习一些正知正见,对于自己今后的人生也非常有助益。
我理解下来,最大的触动就是:修行是敞开自己内心与外界联结的过程。人生中的所有痛苦和烦恼,其实都是因为自我封闭导致的对抗而引发的。
所以,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敞开自己,不再封闭,从而也不再对抗。当个体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通道畅行无阻时,我们就能自由地从外界万物之中吸收和交换能量,我们心灵中的杂质也会被外界的灵气逐渐洗涤干净。
人的天性是封闭的,所以敞开内心的修行将贯穿生命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痛苦和烦恼是提示我们进行自我觉察的信号,由此开始自我改变,我们就能收获更高层次的喜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