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

作者: 五五七 | 来源:发表于2018-02-14 18:00 被阅读0次

《美的历程》这本书读起来真可谓是美的历程啊,跟随着李泽厚先生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游历了一番,身心说不出的轻松自在。能把枯燥的美术史讲好,可谓不易,然而李泽厚做到了。

美学是一个泛哲学、史学、文学的学科。纵观全书,对美学这些方面主要给我带来以下几点感悟:

在本书中,李泽厚先生将从华夏文明诞生之时直至明清之际整个美学的演变历史向我们娓娓道来,从龙凤图腾的来历,到夏周狞厉的青铜时代,尔后先秦诸子对中国实用理性主义的影响,到楚汉浪漫主义的发展、魏晋风度的形成……最终到以明清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浸透民间。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又都糅杂在艺术品里。事实上单单讲一个珍藏品是没有意义的,要放到所对应的历史背景里去考虑,这样才能体现艺术的价值,后人也才能更好的理解这种美。

每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如何影响艺术的呢?人类起源于动物,而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了几乎是动物般野蛮手段,这就是历史的真相。历史是残酷的,滚滚车轮碾压着不计其数的尸体,战争就是最野蛮的手段,给我触动最深的却也是历史最为久远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吞并,战争频繁,且规模较大,中国的兵书成熟之早,可见一斑。这个时期动辄杀戮、俘获、掠夺,涌现了很多祭祀的“礼器”,比如吃人的饕餮,同时也是对其部落具有神的保护力,基于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神秘和恐怖结合,人在这里毫无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神秘化的动物,统治者必须通过这种方式恐吓、吞噬、压制人们,这样才能前进。青铜便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神秘、狞厉,凶狠残暴,却又保持某种真实的稚气,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显现出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美丽,是人类原始、天真、拙朴的美。

先秦是意识形态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却也始终贯穿一个理性主义,这也奠定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心理结构,其中儒道是中国两大代表,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

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之初,佛教割肉、饲虎之类故事,向人们宣扬忍受痛苦、自我牺牲、悲苦也不要愤怒反抗,但经过漫长的时间被中国给改良了,就有了所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心中有佛,四处皆是佛”。中国人讲究中庸、讲究实用。这也造就了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宗教势力,也没有因为宗教原因而进行打击报复。

易中天曾评论这本书“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饭后茶余,去一本这样的书读读,怎能不是美的历程呢?

相关文章

  • 2018-09-29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这本书是按照年代由远及近的顺序,记录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形形色色的美——图腾飞舞、...

  •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这本书读起来真可谓是美的历程啊,跟随着李泽厚先生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游历了一番,身心说不出的轻松自在。能把...

  • 《美的历程》读后感

    对于美,我总觉得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不同人对于美有不同的认知,如同时尚一般,隔3年就会有不一样的美的理念,不一样的...

  • 《美的历程》读后感

    该书共分十个章节,完整概述并描绘详解了中国古代至近代的美学历程,以时间为轴,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历程中的美学发展...

  •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读后感时间:2017.4.11~2017.4.15,共计5小时3分钟第一次阅读 翻开这本书之前,以为这...

  • 美的历程 读后感

    哇塞,生活可以美丽成那个样子。这是我的第一反映,然后,然后我发觉其实此刻我的感受也是很愉快的,愉快的感受是...

  •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与艺术 苏格拉底问什么是美。而希庇阿斯却只能回答一位小姐、一匹木马、一只汤罐。美是我们心中独特的体验,说不出,只...

  •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对于这个字,谁又能说得清呢?恐怕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解释吧!每种生命对于美的诠释都有所不同,因而也演绎着不同的...

  • 《美的历程》读后感

    如书的一开始说到的,我们有可能并未 去过很多地方,也并无法知道历史的真实面目,对史实有并不是那么的熟识,但经...

  • 《美的历程》读后感

    何为美?从古代象征崇拜的图腾之美,历经各朝代内涵演变,幻化为独属于世人内心的安宁。 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不少,聚焦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的历程”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ie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