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影评杂评们
《平如美棠》,另一种结局

《平如美棠》,另一种结局

作者: 青绿人间 | 来源:发表于2023-09-19 00:46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谈及台剧时,总是说到思乡,眷村文化的惆怅,而大陆这边有一对夫妻,平如和美棠,相守到老,诠释了留在大陆的国军夫妻的结局。这本书,起于饶平如先生对亡妻的思念,正如其所说,“相思始觉海非深”,他开始尝试回忆往事并用画笔画下来,这位喜欢丰子恺风格的老人,用他稚拙又深沉的笔记录了他和她的一辈子,画了十几册,叫《我们的故事》。民国爱情的起点大多是美好的,过程是颠沛流离,结局是十死九悲,而这两位老人能够有个结局,应该算得上是幸运的。

    他们的开始也是在内战之后,饶平如先生不想打仗,便请假回家结婚了。婚后也不再去军队,而是退到贵州当雇员,后又在南昌经商,虽不擅经营,但两人相守,心境终是不同。1949年,本要随众去台湾,不愿离开故土,便留下来的。这一留,到1958年,便被劳动教养了,直接从单位带走去安徽劳改,并让美棠跟他划清界线,美棠自是不愿,于是两人异地了二十二年。时间线也是相似的历史痕迹,特殊年代下,每一个人就像微尘,随着时代潮流颠沛,小说《陆犯焉识》也是如此,电视剧《金婚》也是如此,散文《干校六记》也是如此。个人史以一种微妙的情绪切入历史书写中,美棠一家在汉口法租界租住的房屋是一个贩毒致富的临川人的,租界内生活费用昂贵,当局各种限制;美棠的同学宝珍的父亲做过梅兰芳的琴师;饶平如是黄埔军校十八期学员,常德会战是他的第一次与日军作战,衡阳会战中他喝过稻田水、吃过两片生大蒜,湘西会战中九死一生,战友就地掩埋,他说“埋骨何须桑梓地,英雄到处是青山”。

    我很喜欢第二章“从军行”,一个亲历者的视角,多年后回忆起来,是那样的血肉丰满又悲伤,至今记得他多年后重返战场,日军土壕犹在,可当年牺牲的战士,“也许没有人知道他们是谁,也许没有人知道他们牺牲在这里”,寥寥几笔,力透纸背,战争背后是人,是一个又一个的战士、平民,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青少年去看,饶老的笔触还是温柔敦厚的,在我们的历史课之外,应当有这样的书去充盈我们的青少年。

    第六章“问归期”里美棠的描述,我会和《陆犯焉识》的冯婉瑜互文,都是温柔又坚韧的妻子撑起了一个家,太多家庭妻离子散、亲人反目、家破人亡。我甚至觉得饶平如和陆焉识都太幸运,有那么爱他们的妻子,殚精竭虑为他囤物资,治愈他们的身体和灵魂,所以晚年都是病痛缠身。我也难以想象那个年代人的达观,那么艰难,还那么乐观,且那么努力,苦苦熬了二十二年,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这是幸运的,我曾在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的年表中看到那些年故去的文学家,有些甚至死因不明。

    另外,《平如美棠》打动我的是生活气,他们出生的南昌城,他从军的旅途,他们蜗居的贵州,后来搬去的上海,诸多美食和生活技巧,也被重现,甚至我觉得有文化底蕴的旅行公司,可以开拓一条“饶平如”专线,去欣赏城市风光,去感受大好河山,去品尝人生美味。无论贫穷还是富裕,他们都忠实地生活,这也许是他们得以善终的秘诀。让我想起《他们在岛屿写作》里的林文月先生,也是有这样的智慧。

    这本书,常读常新,真的是海棠花开,平如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平如美棠》,另一种结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ln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