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一代大侠金庸在香港仙逝,享年94岁。金庸创作的武侠系列小说畅销华人世界,仿佛人生底色,烙印在一代人的血液中。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在和同村的姐妹在去学校的路上,听到学姐讲花无缺、小鱼儿。当时家里没有电视,我的认知就是周围的所见,最多再有几本故事会。学姐讲的人物可爱有趣,情节曲折复杂,我立刻就被吸引了。找机会去邻居家蹭电视,就算人家开午饭,也不吃,也不回,双眼只盯着电视。没有等到心仪的节目,对内容印象不深。
后来家里买了电视,能接收到的节目不多,又常常眼馋一些看不到的精彩节目,往往咬咬牙无能为力,《射雕英雄传》断断续续总不能如愿。
转机出现在春节,过年走亲戚,对于孩子除了好吃的,便是无聊。十几岁的少年不像小屁孩儿,只管随性的玩。听大人聊天也很无趣。不晓得谁打开了电视,竟是梦寐以求的《射雕英雄传》,八集连播!!!八集连播!!!太过瘾了!又太不过瘾了一一郭靖要选华筝吗?那黄蓉咋办?第二天又是八集连播!!!真是老天开眼了!我每天早早出发,不管大人怎么看怎么说,午饭后急匆匆回家继续看。后来了解到附近的村子有电台转播了《射雕英雄传》,看来也是同道中人!知道真相的我,遥望远方双手抱拳:公子,谢过!
肯定不止我一个看到八集联播!开学后,显然同学们也非常喜欢。不知谁先买的不干胶贴画,非常精美,拿一个笔记本抄歌词,再辅以不干胶画装饰。于是各种俏黄蓉傻郭靖的倩影便在全班传开了。甚至有了交易,碰到喜欢的贴画,可以互相议价,合适就可以转手或者屯入,全班陷入疯狂的迷恋之中。
上班后03、04年吧,老公的同学有一整套的碟片,我如获至宝,又从头到尾反反复复,总算将前因后果、前情后景,完整的捋了一遍,纠缠了十几年的心结,总算如愿了。
年少时黄蓉是偶像:轻罗碧纱,古灵精怪,不仅聪明绝顶、武功了得,各种玄学、解密也样样精通。十几岁正是自身成长稳定准备向外界探索的年龄,此时《射雕英雄传》以其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不一的人物造型兼具历史、地理、美术各领域新鲜的知识,冲击我的成长轨道,将我引领到一个宽阔宏大的新天地,让我明白世界不止我认识的样子,还有其它精彩缤纷的存在。尽管此后也先后看过《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等,但是因缘种种,都不及《射雕英雄传》带给我的震撼。让我对其它版本的《射雕》不瞧正眼一一十几岁就长在心里,黄蓉只能是那个样子,《射雕》只能是那个样子,甚至武侠就应该是哪个样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射雕只看83版,其它都不叫俏黄蓉。
说到《射雕英雄传》,剧情是一方面,配乐更是精彩绝伦,黄霑顾家辉黄金搭档,加上罗文、甄妮的精彩演绎:《铁血丹心》、《一生有意义》、《桃花朵朵开》、《世间始终你好》无一不荡气回肠。 说到音乐,另一部作品《笑傲江湖》 :各大门派传言,刘正风迷上了歪门邪道,整日不问世事,名门正派操碎了心,跟踪后却发现他迷上了音乐,与另一位知音(邪教中人)曲洋创作琴箫合奏版《笑傲江湖》。作为小说可以将其侧面烘托尽显神曲之动听,但作为影视作品就必须拿出这么一首:此曲只应天上,人间难得几回闻的曲子来。《笑傲江湖》正是,第一次听到立刻全身战栗,然后皮肤微热,是从身体到皮肤的通透。让我这个没有音乐细胞的乐盲第一次体会到音乐的神奇!
忠肝义胆的《铁血丹心》,狂放不羁的《笑傲江湖》以及柔情万丈《桃花朵朵开》。即便是多年以后,只要这些旋律一响起,无论何时何地,立马心潮澎湃,胸中升起豪情万丈!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种评论赞扬金庸先生小说中的家国情怀,我没有那样的大局观。我想,我之所以那么固执的喜欢,那么憧憬,我喜欢的究竟是?是那种此唱彼和、琴瑟同谐,是那种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寻找另一个自己,找到了,并且彼此成就,乃是人生幸事。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人生就该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大侠,走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