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对人类历史来说只是沧海一栗,而对人的一生则可能是全部,尤其是从懵懂无知的少年到激情无限的青年的跨越,之间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匪夷所思,常常象做梦一样的不真实。
少年时代的天真、无邪、无知并不会在成年之后的我们心中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毕竟不成熟和成熟的跨度太大,我们根本不会容忍相差悬殊的两段记忆在脑中无休止的冲突,更不允许一段无关紧要的青涩梦想干扰了青年时代的美好情感,我们常常选择性的遗忘,并把希望记下来的激情留在最主要的心房里,留待老了之后,在迟滞的记忆里慢慢翻找,从而了却暮色残年。
可青少年之间的分界线究竟在哪里,却浑然不觉,不可能有那种少年戛然而止、青年以清越嘹亮的嗓音高喊报道的感觉,一切都在悄然迷蒙之中发生,一次奔跑,一场清梦,一段情思,甚至一个哈欠,都可能是捅破窗户纸的那一指,总之,我们顺利过度到了青年。
每个人都年少轻狂过,每个人都青春豪迈过,当时隔20年再去回想往昔的岁月,突然发现原本碎片化的记忆渐渐地联接成片,逐渐恢复原貌,清晰而生动,彼时的人彼时的事彼时的情意绵绵仿佛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让人猝不及防,压根就抓不住关键,日期、人名、地点、事件起因等元素接踵而来,大脑无法思考,那埋藏在心底的记忆终于复生,重新编程,演化为鲜活的影像。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有大学同学在张罗毕业20周年的聚会,地点就选在实习的城市南京,一个印刻在最活跃脑回上的地方,那里有所有青春萌动的印记,有无数值得反复咀嚼、循环播放的回忆,有诸多华丽、喧嚣的人和事。可是如果没有周年聚会的提议,我根本不可能自动回忆起那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整整一年时间,会象对待往事的惯常做法一样,把全新的记忆堆叠在陈旧记忆之上,新旧交替中塞满大脑的回路,如无必要,这段时光便沉寂在最不活跃的脑细胞里永无出头之日。
长期不见的老朋友有朝一日在咖啡馆里坐下来,面对面感叹岁月的无情,时光将曾经最熟知的那张脸刻画成另外一个样子,将曾经紧贴的心之间树起隔膜。咖啡馆里静谧的空气是对此时双方心情的诠释,沉默的时间越久,在彼此心中留下的震撼就越大。我们拒绝相信时间是把杀猪刀,拒绝相信昨日不是今天,拒绝相信我们曾经疯狂过的黑发如今化为一缕银丝。也许会热泪盈眶,也许会心静无波,也许麻木不仁,可我们终究会极力将眼前这个人和若干年前的那个对照、重叠再分开,直到接受了现实,然后辛酸凄然地回忆一幕幕过往。
能尽量完整拼凑记忆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旧时朋友的相互提醒、欢快畅聊,互补的记忆一点点整复碎片,加固关键点,重要的不重要的都一个个捡拾进回忆的篮子里,重新消化吸收。而微信的应用更促成了这种快捷的方式,文字、语音、图片,一次次积累,终于在某一刻将我们拉回20年前的某一天,沐浴在20年前的阳光下,呼吸着20年前的清新空气,心怀20年前的冲动和轻快,和20年前的女孩儿牵手。
一位朋友通过微信发给我几张照片和几个人名,人名依然熟悉,象一个个专有信号对照着脑中存留的头像,但和目前照片中的人物怎么也无法联接起来,简直判若两人,记忆中的那几个人尽管性格各异,外貌各有特色,拥有属于自己的专属特征,可都难免笼罩着稚气的色彩,青春洋溢,可如今在美颜的自我欺骗下仍然掩盖不住生活的沧桑,时光之手究竟在这些脸上做了怎样的手脚?
有时候会极度恐惧同学聚会,你无法预料会看到多么让人心碎的场面,更无法感知自己能否控制情绪,不当场出丑,不让别人难堪,未知的因素太多,情感的释放瞬息万变、防不胜防。可又渴望聚会,渴望在一张张陌生的脸型中找到再也无法复制的熟悉的微笑,渴望在荒芜的旧时空里拾回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不管怎样,那曾经属于我们的青春已经逝去,再热烈的回忆也终有谢幕的时刻,日记,照片,贺年卡中的只言片语,书页中的签名,还有慵长通讯录中一个个名字、一串串符号,都是那个时代的踪迹,融入我们现有的生活,随时都可能提纲携领般地开启那扇永不褪色的大门。
我们需要做的唯有接受,接受,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