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身处当下的中国,我们是如此的幸运。这是我看完《芳华》后的感慨。
《芳华》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刘峰,一个在集体里吃饺子只吃破了皮儿的,好人做到无缝对接的“活雷锋”,因为一次阴差阳错热烈的表白,被组织打上了“猥亵”的标签,发配到边疆。发配后的刘峰,仍然不放弃对组织的热爱,冲锋第一线,参加战斗,断了一条胳膊。最终,组织还是抛弃了他,任一个在枪林弹雨里拼命活下来的退伍伤残军人在社会底层挣扎着讨生活,却被三六九等围殴。
何小萍,一个出身卑微,即使被集体内众人欺负,处处忍气吞声,但热爱这个组织,拼劲自己全身的力气,也想为组织争得荣誉的人。在好人刘峰被人落井下石、被组织发配后,彻底对这个组织失去信心,用自暴自弃的方式,“得到”了组织的发配。如果说刘峰的离开是带着愤懑的,那何小萍的离开的欢欣的。但她的离开最终却导致她走向了精神失常。
看完好像明白《芳华》为什么之前遭禁播延档了。即使冯小刚导演已经重新修改了电影,但我依然还是看出了电影里对“组织”这一存在隐晦地指责。
刘峰和何小萍的悲惨,放在今天必定是不会发生的。正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才造就了特殊的悲剧故事。那时,人人不过是集体组织里的一颗棋子而已,需要的只是服从组织安排,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够了。如果这个棋子突然有了自我意识,不服从命令,那对不起,组织只能选择毁灭棋子,而且是分分钟的事儿。
组织里的某个人的某句漫不经心的话,都可以改写一个人的命运,而且逃无可逃无法抗争,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悲哀。
2
身处当下的中国,我们是如此的幸运。我们是自由的,拥有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选择和机会。
孩子还没出生,我们就可以开始考虑选择哪家医院等待宝宝的降临。孩子满三岁了,可以选择就近的公办或者评价更高的民办幼儿园。孩子上学了,可以选择学校或根据学校选择家庭住址,购买所谓的学区房。成年工作后,更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相应的工作机会。可以选择北上广也可以选择回家乡,甚至有能力你还可以选择到世界是任何一个角落生活。
现如今,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走投无路没得选了,那肯定不是社会和组织的问题,而是个人有没有能力的问题。
我单位的领导林总就是一位我非常敬佩的有能力有魄力选择主动离开的人。他是清华大学的博士,从体制内离开的时候,他已经是国家国务院国资委的正处级干部了。
六年前,因为不愿意接受被上级安排到离家千里的某外地任职,在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情况下,毅然决定辞去公务员职务。
之后他利用自己之前的工作经验积累,很快便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定位。现在他是我们公司年薪三百万的高管。他之前的同事大多仍然处在每个月拿着死工资上班坐等下班的状态。
林总可以不被上级安排自己的命运,由自己选择想走的路,正是当下这个时代赋予他的权利。而他能在离开体制后有这么好的发展,就是他自己能力的体现了。
作家龙应台写过一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仅仅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深以为然。
3
前几天去表姐家里吃饭,姐夫开着他的大奔过来接我。
坐在豪车里,感慨表姐今非昔比的日子,让我不禁想起十几年前姑父用鞋底狠狠扇表姐的情景。
那年表姐初中毕业,学习成绩本就不好的她再也不肯继续读书了。家在农村,不读书那就下地干农活吧。可是表姐闲农活又脏又累还是不肯干。暑假的一天,我去姑姑家玩。早晨起床就看的姑父在揍表姐,嘴里大骂她又笨又懒,书念不好还干活,是想上天吗?
后来,表姐自己揣着几百块钱独自一人去了省城打工。在服装厂上班的时候认识了工友姐夫,两个人后来辞职白手起家做洗衣店生意。
我爸有年冬天来省城出差,顺道来看表姐。
看到他们在十平米不到的洗衣店里干活,晚上就睡在架高一层的木板上,人在上面刚好能坐起身的高度。门面在老小区临街处,大门就是个卷闸门,冬天冷风嗖嗖的,室内室外几乎一个温度。姐姐姐夫两个人的手都红肿着长满冻疮。
家里的长辈们心疼不已,纷纷劝说表姐回老家去。表姐脾气很倔,就是不肯。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的表姐洗衣店开了好几家,生意越做越大。在省城也置办了两套大房子,出门也是豪车相伴。
表姐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她同样也能选择到省城工作生活。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过上了令人羡慕舒适的生活。
这个时代是公平的,无论年纪大小学历高低,都享有同样的选择权,都有无限可能。
只要足够努力,有足够的能力,总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没有人可以左右你的命运,你就是自己的主宰。
—END—
史春芝,爱吃三文鱼爱码字的80后伪少女,用文字观察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