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晴馆
从上学到工作,二十几岁了,我从未做过特别大的决定,从未想寻找另一种更精彩的人生。
我习惯了周围的步伐,在安安定定的日子里循规蹈矩。
我幻想过自己的理想生活:
或微风不燥或阴雨绵绵或阳光饱满的天气里,手上操着一本书,桌上有一杯白开水,咖啡,茉莉花茶。累了写写书中的感悟,写写生活的悠闲与烦恼。
或去楼下跑上几圈,挥洒汗水,不为年龄焦虑,能pass掉周围世俗的眼光,静做自己。
一路走来,很多人对我的评价大概就是:大家闺秀。长得不漂亮,称不上十分难看,勉强有些智慧,还有一丢丢气质。(别笑,那是我修炼了好久)。
我还和朋友说过:你可以说我不漂亮,但不能说我没气质。哈哈。
2018年给自己做了一个决定:来一场“悠学”,我给自己争取了一年的时间。去了陌生的学校,见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
过去在心里冲动过无数次:一个人坐火车去陌生的城市定居是什么感觉。这一次,算不上做到,但可以说实现了一半。
在这一年里,我抛去了过去的胆怯和软弱,开始真正关注自己。过去我总是在别人身上看到我没有,用“千疮百孔”来形容过去的我也不为过。
我抛去过去的所有,融入新的环境。再次出来学习并不是我的目的,而是想摆脱过去枯燥,杂乱的两点一线的生活。
我在过去应试教育的岁月里寻不到一丝可以让自己骄傲的事和人,每当我打开那些视频时,朋友都会问我,为什么突然打开,我说这是教育生涯中最令我开心的片段,而不是压抑。
其实不管是上学还是工作,我对于交朋友这样的事情并不热衷,也不擅长,我学会虚伪的问候,也学不会讨好式的赞美。我一直是角落里的观望者,看着周围上演的一幕幕的热泪盈眶的朋友情。
就像在一场华丽的酒会上,看着我的周围都是推杯换盏,酒杯与酒杯之间碰撞而发出清脆的声响。我始终是看着:谁又看上了谁,谁又对谁产生了想法,谁和谁又达成了合作。
所以,我的饭局很少,我的朋友很少,越长大越明白,这才是生活的常态。和自己独处学会和自己独处。理解也接受了自己这样的生活方式。
有时候,会在某个书页里的铅字,想起过去的一些场景,相识电影中的某一帧画面,只是几秒钟,就让你我陷入了回忆。
其实,回过头发现,朋友这种关系,可遇不可求,遇见一个真正的朋友已经是生命中的一大幸事。
我庆幸自己也有这样的朋友。
在孤独的森林里,突然出现一个可以结伴的人,什么都不用说,就有一种莫名的安定。
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有人会因为你身上的各种价值而接近你。
有时候回想,我生命中的很多转折都是爸妈的一句话提点。
我坐在餐桌上,对爸爸说,天啊!再过几个月我就25了,太快了吧。我爸说,是啊!你们都长大了。
他是一个十分理性,有远见,但又十分固执的爸爸。
他也有过青年时的顽固,有过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挣扎,。而今,他依然固执,只是少了许多青涩,多了一份成熟与期盼。
而我,从过去想要逃离家,到后来离家的渐渐不舍,我学会了和他们沟通,我学会了用我视觉看到和亲历的东西、事件和他们分享。
而我眼中的爸爸不再是固执,而是接受了我们分享的世界观,每次都会咧嘴一笑。
我会分享着我看到的花花世界,我会分享我的工作,我也会偶尔抒发我因为一个版面而花上几个小时也做不好,也会因为急躁而出现错别字和排版不美观。
分享的不全是惊喜也偶有生活的风雨。
我妈会因为我写过一些东西而问我关于广告的疏浅问题,不专业但是那一刻我却十分自豪的给她讲解。或许她听不懂,但我知道她一定很开心。
不是每个人都有活成传奇的模样,但我们可以活成一本自己用心书写和装帧的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