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问道:”怎样做才能使老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服从;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到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服从。
《论语》里都是“子曰”,这里是“孔子对曰”。因为问话的是鲁哀公,是鲁国国君,所以用“对曰”,表示对国君的尊重。
鲁哀公就问,怎样才能让人民心服呢?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是举用;“直”,是正直的君子;“枉”,是邪枉的小人。
“错”和“诸”,有两解。一解,“错”,是放到一边,不用的意思;“诸”,是众;则“举直错诸枉”的意思是,举用正直的君子,不用那一众奸邪的小人。
二解,“错”是把一个东西放到另一个东西上面的意思;“诸”就是之于。“举直错诸枉”,就是把正直的君子置之于奸邪的小人之上。
两者意思差不多。都说是要举用正直的君子,不用奸邪的小人。
人之常情,都服那正直无私的君子,不服那奸邪逐利的小人。你用的人都是君子,大家就服你。你用的人都是小人,民心自然不服。
还有一句话支持第二解,孔子另外说过一句话:“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把正直的君子放在奸邪的小人上面,能让小人也变得正直起来。因为小人就是想得利。奸邪无利,正直有利,他慢慢也正直了。就像把一块直的木板,放在一块弯曲的木板上面,那弯的也给直的压直了。
一部《资治通鉴》对人君的教诲,可以说总结就六个字:“亲贤臣,远小人。”但是你永远也分不清谁是贤臣、谁是奸臣。因为君子不太围着你转,小人每一分钟都在研究你的需求,总是小人贴心呢!
孔子曾经对学生樊迟进一步发挥了这一观点。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樊迟不理解老师的话,就去请教成绩优异的同学子夏,子夏说,“这是含义非常深刻的话呀!比如说,舜帝有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皋陶,那些不正直的人就靠边站了;商汤王有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伊尹,那些不正直的人也就靠边站了。”从政治国离不了选拔任用干部,干部选得好,老百姓就拥护;选得不好,老百姓就反对。好与不好,标准是正直与否。问题是,考查的难点也正是在正直与否啊!
今天学习了提拔正直的干部。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