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代不容易,追求物质满足的不容易。现几代不容易,追求精神世界满足的不容易。缺粮时代填饱肚子固然困难,而今却考虑的是粮食来的光明正大,粮食吃的营养健康,粮食嚼的大方得体,粮食咽的名正言顺。物质是存在的事物,粮食在土地里,弯腰能碰得到土。而精神是飘渺的意象,精神在天上,伸手却碰不到云。
出人头地,难抵血浓于水而今我们现在的压力多部分来自于想要一步就位,而且是一大步。就好比祖辈当初从农村先走向县城,历经了不止两三代人才逐渐稳定。可当下的我们是想从一座温饱小县城,一大步跨到发达大城市并且决心要扎根于此。这当然是好的志向,小县城的文化底蕴是极度空虚的,大城市的文化底蕴无限丰富,只是最后无论成败,却都压垮了自己。
矛盾的是父母想让我们好好学习走出农村走出县城,父母期望大学所在的城市,非“北上广”莫属,可等大多毕业之后,父母又希望儿女能围在膝边,可别离父母太远。当我们从开始接触大城市并了解大城市,决定是否能留下的时候,犹豫地往往是家乡的父母。亲情重要吗?不用去加以论证,当然是相当地重要,一生的开始源于亲情,一生的奋斗也为亲情,可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和血浓于水的亲情,往往难以抉择,既想让我们去大城市接受熏陶,又想让我们“召之即来”,矛盾便开始作祟。
出人头地,难抵血浓于水孩子永远在父母眼里是长不大的孩子,可碌碌无为可以称作孩子,出人头地了我们就可以是个好孩子了。亲情也如此,来到世上便规定好了,可姑妈,叔父,舅父和姨妈都是一种称谓,只有发展好的“称谓”,在周围人口中会听到,你有一个“好”的亲情。这不能说是一种物质现象,也不能称之为是一种“做好自己,何必道听途说”的劝解。我想每个人在外奔波一年,回到家乡总会刻意得把自己收拾一番,大多都会穿整齐一些,轿车也干净一些,你会发现每个地方洗车城都恰好被安排在了城外,只等你衣锦还乡。尽可能的带一大堆好东西去孝敬父母,这一种表面现象不是贬义的,而是一种出门在外让父母安心的方式而已。
莫言说:“那里的人也许不会像大城市里的人这样欺负人,那里也许离文学很近。”文学像家乡一样是多么的朴素和真实。父母望子成龙的想法,我们却都当了真。父母不得不望子成龙,待到成龙之后又不能经常围着父母,龙有龙鳞,会无意伤害到父母,可龙腾起跃在天空时,父母剩下的只有“望”了,父母对我们的爱,会渐渐发现一直都是矛盾的,而我们年少时的叛逆,也正是因为不懂这种矛盾。
出人头地,难抵血浓于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无私就无私在,这些爱的“矛盾”,一直都是他们不断调整,不断说服自己,可我们才真正的是矛盾的“主体”,而“客体”在自愿的妥协自愿的牺牲。
我们是都是不乖的好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