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似乎刚刚过完元旦,2017年定下的雄心勃勃的计划才刚刚开始实行,一下子就到了17日,转眼间就是农历的新年,接着便是清明便是五一便是端午便是中秋,过了中秋,就是十一了,真真的怎么了得。时间过得太快,我们也不得不大步流星,一路小跑,甚至想拿出百米冲刺的勇气。可是亲爱的朋友,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同时,有没有觉得出了什么问题?
有人说,生活实际上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去看待它。数年的工作生涯冶炼,已经磨去了我太多的锋芒或是偏激,不再那么容易激动,当然也不再那么容易悲观。常常有朋友给我讲,说很怀念红色年代的单纯,那时候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精神却极其坚定,非常容易聚焦,做一件极其纯粹的事,比如读一本书,比如学一种语言,比如写一篇文章,都那么如痴如狂,让人心醉神迷,沉浸其中。其实我也怀念甚至渴望那种痴狂的迷醉,渴望内心的丰盈与安定,渴望能够优雅从容的生活,能够循序渐进,有条不紊。这是我理想状态的生活,也是好多朋友愿意追求的生活。然而,又谈何容易?
02
我们已经习惯了疲于奔命,习惯了精疲力竭,习惯了用三分钟快速浏览一篇文章,用20分钟快进看完一部电影,用1个小时读完一本书。网上有句流行的话,说我们走的太快,以至于灵魂都跟不上了,真的。这段时间在看刘小枫的《拯救与逍遥》,80年代写的书。以前只是随便翻翻,没有细读。仔细阅读之下,不由得惊叹,不由得震撼。个人感觉这是他写得最好的一本书,自由奔放,纵横捭阖,从传统文化到西方显学,从儒释道精神到基督情怀,文字是张扬而凌厉的,气质却是从容不迫的,当然,文章里的观点还值得商榷和探讨。在这本书里,作者在反复论证什么呢?他想说的是,一些东西,你不相信它,它就一定不存在吗,非也。世界的本质是恶,恶无所不在,每个人都无法回避,必须面对。他说,逍遥与归隐对于个人而言,是把自己热情的生命化为了冷漠的石头,可是化为一块石头对于恶本生却是无济于事的。于是问题来了,感性的充满生机的个体生命,如何在一个恶的世界上生活下去,他靠什么来支撑自己?在黑夜里梦想着光,心中覆盖悲伤,在悲伤中忍受孤独,空侯丝丝温暖。
直到现在,还是佩服姐姐的选择。三年前,在名校研究生和普通中学教师之间,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她说她不后悔,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知道,四年前的那场突如其来的病让姐姐差点永远地躺在手术台上不再下来。但那场病却让姐姐的价值观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她说这些年来父母为自己受了很多苦,应该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了;她说,她之所以能有今天,应该感谢她初中的班主任。在那个博学和蔼的老师教导下,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小女孩后来变得自信而勇敢。她说,是他激发出了她生命中的火焰,并帮助她点燃。她觉得中学教育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性格、价值观等等大部分都是在中学奠定的,大学只是在中学基础上的提高与深化。所以,感受到自己生命的转瞬即逝性,为了报恩,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就业,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她说时不我待。
03
自己呢,至少,目前的生活也是我愿意过的生活。在自己的喜欢里,其实可以淡化掉很多鱼贯而来的焦虑,莫名的担心,甚至突发而至的后悔和无奈。平淡的生活里不缺少诗意,舒缓的节奏也能奏出美妙的歌。踏踏实实看书,认认真真思考,用心做好当下的工作,安排好手边的事情。我们享受生活,我们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个当下。我们从生活中获得多少经验,我们就能开垦多少思想的荒野;我们蒸馏多少生活中的体会,我们思想的河床就能加宽多少。
生活就像一个凌乱的采石场,我们从中采集砖瓦石料,以便用在明天的建筑里。我们吃过的饭,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阅过的人,看过的风景,经历的风雨,都会融化为我们的血液,流淌在我们的身体里,成为我们成长的养料。我一直愿意相信,当心灵得到书本与经验的双重哺育时,任何个体都会熠熠生辉,意义倍增。你所面对的每件事的含义都被扩展了,你的意识就可以变得像海洋一样宽广,像刀锋一样锐利,在个人的心智发展之路上,你会发展得更加珠圆玉润,风姿绰约。
亲爱的,慢下来吧,用心感受自己生活,欣赏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慢慢走啊,享受清晨的每一次呼吸,阳光中的每一次奔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