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道德经》四:德经(上)

《道德经》四:德经(上)

作者: 抱朴斋 | 来源:发表于2018-12-29 15:08 被阅读30次

    第三十八章  ❄ 

    上德不德(无为之德叫上德,以无为之心行无为之事是上德,上德做事情不会把德放在心上)

    是以有德(所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有为之德叫下德,以无为之心行有为之事是下德,下德做事情总会把德放在心上), 

    是以无德(所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做事顺其自然,所以看起来似乎什么也没有做),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下德做事顺其自然,但是却是能够看得到的)。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仁做事虽然有为,但却能够不显山不露水),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义做事有为,但是却是显山露水,大肆宣扬的),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上礼做事有为,但是若没有与之呼应的话), 

    则攘臂而扔之(则恨不得抓住胳臂使人强从)。 

    故失道而后德(所以,没有了道才会有德), 

    失德而后仁(没有了德才会有仁), 

    失仁而后义(没有了仁才会有义), 

    失义而后礼(没有了义才会有礼)。 

    夫礼者(所以,礼呀), 

    忠信之薄(那是忠信教化的缺失), 

    而乱之首(众多乱象丛生首先会出现的东西)。 

    前识者(所谓先见之明), 

    道之华(也不过是大道生化所显露出来的华而不实的虚像而已), 

    而愚之始(这才是愚昧的开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所以大丈夫要以忠信为本), 

    不居其薄(远离所谓的礼)。 

    处其实(要以大道根本为要义), 

    不居其华(不要去卖弄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故去彼取此(去掉那些表相的东西,去深究根本才对)。 

    第三十九章  ❄ 

    昔之得一者(昔日获得阴阳未判混元一气者): 

    天得一以清(天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清澈);

    地得一以宁(地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宁静);

    神得一以灵(元神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有灵性); 

    谷得一以盈(川谷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盈满); 

    万物得一以生(万物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生生不息地繁衍);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统治者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号令天下)。 

    其致之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天无以清将恐裂(天没有清澈必将崩裂);

    地无以宁将恐发(地没有安宁必将动乱);

    神无以灵将恐歇(元神没有灵性必将休亡); 

    谷无以盈将恐竭(川谷没有盈满必将枯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万物不能生息必将绝灭); 

    侯王无以高贵将恐蹶(统治者失去高贵必遭颠覆)。 

    故贵以贱为本(所以贵以贱为根本), 

    高以下为基(高以下为根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 

    此其以贱为本邪(以此来表明他以贱为本的态度啊)。 

    非乎(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故至誉无誉(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需赞誉)。

    不欲琭琭如玉(不要认为自己是一块美玉), 

    珞珞如石(把自己看成一块石头)。 

    第四十章  ❄ 

    反者(循环往复), 

    道之动(是道的运动)。 

    弱者(柔弱绵长), 

    道之用(是道的作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有形之物), 

    有生于无(看得见的有形之物生于不可见的无形之物)。 

    第四十一章  ❄ 

    上士闻道(有智慧的人听了大道以后),

    勤而行之(勤勉而行、戮力不懈); 

    中士闻道(普通人听了大道以后), 

    若存若亡(将信将疑、时存时亡); 

    下士闻道(庸俗的人听了大道以后), 

    大笑之(对道嗤之以鼻大声嘲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如果不被庸俗的人嘲笑,那它就不能称为道了)。 

    有建言者(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 

    明道若昧(光明的大道好似昧暗), 

    进道若退(前进的大道好似后退), 

    夷道若堆(平坦的大道好似崎岖)。 

    上德若谷(崇高的德好似峡谷), 

    大白若辱(最洁白的好似有暇疵), 

    广德若不足(广大的德好像不足), 

    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似怠惰), 

    质真若渝(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 

    大方无隅(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

    大器晚成(最贵重的器皿反而雕磨日久),

    大音希声(最大的声响反而无声无息), 

    大象无形(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道隐无名(道幽隐而没有名称), 

    夫唯道(只有道), 

    善贷且成(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第四十二章  ❄ 

    道生一(自然生出了混沌未开的本元一),

    一生二(一产生了阴阳二气), 

    二生三(阴阳二气相交一部分形成和气,加上原来剩下的阴阳二气,就是三), 

    三生万物(阴气、阳气、和气,产生了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拥有阴阳二气), 

    冲气以为和(对撞交融产生了和气)。 

    人之所恶(人们所厌恶的), 

    唯孤寡不谷(莫过于“孤”“寡”“不谷” ), 

    而侯王以为称(而侯王却把它作为自己的称谓)。 

    故物或损之而益(所以一切事物,或者减损它反而得到增加), 

    或益之而损(或者增加它反而得到减损)。

    故人之所教(故而别人这样教戒我), 

    我亦教之(我也这样去教戒别人)。 

    强梁者不得其死(强横凶暴的人不能自然死亡), 

    我将以为教父(我把这句话当作教戒的开始) 。 

    第四十三章  ❄ 

    天下之至柔(天底下最柔弱的东西),

    驰骋天下之至坚(却出入于天底下最坚实的东西)。 

    无有(不存在形体的东西), 

    入于无间(可以渗透进没有间隙的东西),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我因此知道了无为的有益)。 

    不言之教(不用言语的教化), 

    无为之益(无为的益处), 

    天下希及之(天下能达到的人少之又少啊)。 

    第四十四章  ❄ 

    名与身孰亲(虚名与生命哪样更亲)? 

    身与货孰多(生命与利益哪样贵重)? 

    得与亡孰病(贪得名利与放弃生命哪样是病态)? 

    甚爱必大费(过于爱惜虚名必定大费其神)。 

    多藏必厚亡(过于收敛财物必定大伤其身)。 

    知足不辱(知道满足便不会受辱), 

    知止不殆(适可而止便不会遭殃), 

    可以长久(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 

    第四十五章  ❄ 

    大成若缺(完满的东西似有欠缺), 

    其用不弊(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 

    大盈若冲(充盈的东西似有空虚), 

    其用不穷(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大直若屈(正直的东西似有弯曲), 

    大巧若拙(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 

    大辩若讷(卓越的辩才好似木讷)。 

    躁胜寒(运动可以战胜寒冷), 

    静胜热(宁静可以战胜炎热), 

    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可以治理天下)。

    第四十六章  ❄ 

    天下有道(天下拥有自然和谐之道), 

    却走马已粪(就会看见快马在田间劳作);

    天下无道(天下失去自然和谐之道), 

    戎马生于郊(就会看见戎马在郊外生产)。

    祸莫大于不知足(最大的灾祸莫过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最大的危害莫过于贪得无厌)。 

    故知足之足(所以以知足为满足的人), 

    常足矣(永远是满足的)。 

    第四十八章  ❄ 

    为学者日益(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

    为道者日损(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 

    无为而无不为(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 

    及其有事(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 

    不足以取天下(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第四十九章  ❄ 

    圣人无常心(圣人没有自己的成见之心),

    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的心愿为自己的心愿)。 

    善者善之(善良的人用善心去对待), 

    不善者亦善之(不善良的人也用善心去对待), 

    德善(从而收获善良的果子)。 

    信者信之(诚信的人用诚信去对待), 

    不信者亦信之(不诚信的人也用诚信去对待), 

    德信(从而收获诚信的果子)。 

    圣人在(有圣人的领导), 

    天下翕翕(天下必然和顺) 。 

    为天下浑其心(为天下调和统一的精神),

    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都会注视他的声音和目光), 

    圣人皆孩之(圣人也把百姓当作自己的孩子)。 

    第五十章  ❄ 

    出生入死(出维生之道就入速死之途)。

    生之徒十有三(人世间,属于长寿的,占十分之三); 

    死之徒十有三(属于短命的,占十分之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因为行举失道而自速其死的),

    亦十有三(也占十分之三)。 

    夫何故(为什么会这样呢)? 

    以其生生之厚(因为奉养得过了度)。

    盖闻善摄生者(据说善于持守生命的人),

    陆行不遇兕虎(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 

    入军不被甲兵(进入军队不用被上盔甲和带上兵器)。 

    兕无所投其角(犀牛于其身无处用角), 

    虎无所措其爪(老虎于其身无处用爪), 

    兵无所容其刃(战争于其身无处用兵器)。

    夫何故(为什么会这样呢)? 

    以其无死地(因为善于持守生命的人不会自陷于绝境)。

    第五十一章  ❄ 

    道生之(道生成万事万物),

    德畜之(德养育万事万物), 

    物形之(万事万物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

    势成之(环境使万事万物成长起来)。

    是以万物(故此万事万物),

    莫不尊道而贵德(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

    道之尊(道之所以被尊崇),

    德之贵(德之所以被珍贵),

    夫莫之命(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

    而常自然(顺其自然)。

    故道生之(因而,道生长万物), 

    德畜之(德养育万物)。

    长之育之(使万物生长发展),

    亭之毒之(成熟结果),

    养之覆之(使其受到抚养、保护)。

    生而不有(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

    为而不恃(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

    长而不宰(导引万物而不主宰),

    是谓玄德(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第五十二章  ❄ 

    天下有始(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

    以为天下母(这个始为天地万物的根源)。

    既得其母(如果知道根源), 

    以知其子(就能认识万物); 

    既知其子(如果认识了万物), 

    复守其母(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 

    没身不殆(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 

    塞其悦(塞住欲念的孔穴), 

    闭其门(闭起欲念的门径), 

    终身不勤(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 

    开其悦(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 

    济其事(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 

    终身不救(终身都不可救治)。 

    见常曰明(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 

    守柔曰强(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 

    用其光(运用其光芒), 

    复归其明(返照内在的明), 

    无遗身殃(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是谓袭常(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道德经》四:德经(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四:德经(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zu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