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何三国的大商人,都热衷于仗义疏财,为别人筹集军饷,召集部队

为何三国的大商人,都热衷于仗义疏财,为别人筹集军饷,召集部队

作者: 东郭牙 | 来源:发表于2023-04-12 10:56 被阅读0次

为何三国的大商人,都热衷于仗义疏财,为别人筹集军饷,召集部队三国初期,为何那些“有米”的大商人,都热衷于仗义疏财,帮别人筹集军饷,召集部队?

要知道,这一凑,就是他们的整副身家呀,他们是富得没地方花了吗?他们怎么那么看得开呀?毕竟,他们的财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呀!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三点看法,现在分享出来,供大家分析思考。其中,第三点是关键。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一下。

一、乱世想守财?想得美!

在三国乱世,“没米”的人,总是惦记着“有米”的人的。

如果“有米”之人没有武装力量的保护,那么,被人烧杀抢,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且,吝啬之人,还很容易赔上全家几十口人的性命。

所以,在乱世之中,“有米”的人,想守财,根本守不住。能保住小命,已经很不错了。

二、那不是疏财,而是投资

其实,疏财只要疏对了人,等到那人发展壮大,变成了大佬,甚至掌权了。

那么,“有米”的人给他们的,就是他们发家的种子基金呀!他们对那股势力来说,就是父母。当那个人做了大佬,能不报答他们吗?

到了那时,“有米”的人,就可以继续“有米”,而不用担惊受怕了。因为,那时的他们,有了一个棒棒的后台,谁还敢对他们杀杀杀!

所以,在乱世中,疏才的本质,并不是疏财,而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

三、不给不行呀!

叫“有米”的人借银两起家的人,都是一个有上进心,有心组织部队打江山的人。那些人有的是意向,迟早会弄出个名堂来的。

如果现在不借银两给他们,使他们怀恨在心,那么,等他们成了一股棒棒的势力以后,定会让“有米”之人吃不了兜着走。

更何况,如果现在不随了他们,要是他们一时想不开,直接带人来抢,那就真不知道是谁想不开了。

毕竟,人吝啬的不应是“米”,而应是命呀!

以上,就是我对这段历史典故的三点看法,不知大家是否同意,欢迎留言讨论哟~

关注我,每天讨论一个历史观点。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 古往今来

    古时读书考状元, 今日读书为赚钱。 古时军队发军饷, 今日部队发月钱。 古时花的是铜钱, 今日花的是网钱。 古时存...

  • 刘备的惠陵也玩疑冢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为解决军饷,军阀们纷纷打起了古墓的主意,甚至还组建专门进行盗墓的部队,明目张胆地挖掘古墓,使盗墓...

  • 何进究竟死在谁手上?

    听评书落泪,替古人操心。 读三国的人,多半认为何进是个大笨蛋:明明手里握着军权,为什么要听从袁绍的馊主意,召集天下...

  • 晨读感悟:《那年花好月正圆》里的周莹筹集10万两银子

    剧中周莹为了筹集10万两银子重建织布局,她召集了吴家东院所有的掌柜、家丁、小厮、丫鬟,当大家聚集一起时,都互...

  • 读书笔记4-《小米生态链》

    除了特种部队和精准打击之外,小米在商业战略中还借鉴了蒙古军团的作战理论,其核心的策略就是首战即决战,无军饷制...

  • 读书

    好书写半部,好书也读半部。为何?半部既人生。 红楼曹雪芹,水浒施耐庵,三国罗贯中,前半部都自己写,后半部多半别人续...

  • (正月十一)每日一题2020035~(明清商人资本数量的变化)与

    (2019全国卷Ⅱ第27题)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

  • 2020-04-22 - 曾国藩(七)

    第六章 靖港惨败 为筹军饷,不得不为贪官奏请入乡贤祠 曾军队欠缺军饷,乡绅杨江派人报信,如果曾能帮上奏请示将过世的...

  • 176 高效的事项确认会是什么样的?

    工作后,我们多多少少都要开会,不管是你召集别人参加,还是别人召集你参加。 昨天我就召集了其余周边部门的人开了个事项...

  • 008笨笨理财之关于股票

    一、股票的本质 股票用于企业筹集资金,是企业借款的凭证,原本设计的主要获利途径是分红。但是国内的现状是大众热衷于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三国的大商人,都热衷于仗义疏财,为别人筹集军饷,召集部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an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