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说,你的辛苦付出,其实是浅层次的重复劳动,做的是浅层次教学。教学成绩与教学效率正相关,效率不高,磨时间,搞疲劳战,学生在浅层次水平上耗能,很难有持续的好成绩。
老教师告诫:要构建自己的深度学习课堂,要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运用等方面,动脑子,让课堂有深度,引导学生动脑子,带领学生去体验思维进阶通关的成功感,让深度学习发生,让真实的学习发生。
“深度学习”,是从教学生态重构方面,给出了教学重塑的路径,让教学从浅层次走让教学从浅层次走向深层次,真正触及学习本质,摆脱高耗能的教学,成绩自然会提升。
当前谈论最多的是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是实现深度学习的主要途径)。
在教学实践层面,很多地市优质课、公开课都在使用“深度学习”理念,专家、教研员的评课有往往从“深度学习”角度展开。在热点研究和优质课、公开课等活动带领下,“深度学习”课堂的建构,已经成为优秀教师提升专业能力,获得优秀工作成果的优良工具。
1.到底什么是“深度学习”?
定义:“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对于一线教师,这个定义还是太抽象,用通俗语言来讲,就是教师做主导,学生是主体,学习任务有挑战性,思维有进阶性,体验有积极性,并且能实现学科育人功能。这样说,其实还是很笼统,通过和传统课堂做对比,就会明了一些:
传统课堂,一般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上,教学方式主要是老师灌输,学习的任务主要是识记性的,简单说就是听、多背、多练,结果往往是除了一少部分坚强的学生,大多数学生都厌学。而且,老师也会因过于枯燥的灌输教学而疲惫,并产生倦怠情绪。
对于深度学习课堂,优秀的教学成绩只是个副产品,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在深度学习课堂上,教学的主要方式任务驱动,通过大问题引领、小问题做支架,安排具有思维进阶性的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让学生在挑战中实现素养的发展,体验成功,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当然,这样的解释仍然不能清楚地说明白,我们直接来谈谈它和我们英语教师的关系吧。
首先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其直接结果就是,考核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考察重点。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课堂就是路径。
其次是专业成长。每位教师都有职业理想,都有名师梦想,当前无论是教学理论研究,还是优质课、公开课的实践研究,都绕不过“深度学习”,都在谈单元整体教学,所以,教师理解和明确“深度学习”课堂,使用“深度学习”课堂,无疑会占得先机,早晚必走之路。
很多教师对“深度学习”课堂有误解,认为只要是教学任务“难”一些,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入一些,多加入一些文化因素,课堂就是“深度学习”课堂了;也有教师认为,提出一个主问题,用分问题做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是“深度学习”课堂了;还有教师认为,使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多用就是“深度学习”了。这些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误解。
建构“深度学习”课堂,不但要转变教学理念,还要从课型出发,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从课前准备到课后作业,从任务设计到问题提出,都要改造,它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迭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