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绝命诗里的人生哲学

绝命诗里的人生哲学

作者: 彼岸花APP | 来源:发表于2018-01-15 16:16 被阅读0次

关于死亡,中国人似乎向来是避而不谈的,属于忌讳话题。但有一种诗歌题材,名为《绝命诗》,不少仁人志士在死亡即将来临之前,会以诗明志,表达自己对于死亡的看法,其中也有对自己人生的回望。

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些绝命诗中,体会些许人生哲学,并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看待生死这件事。

明朝的唐伯虎写到:“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伯虎说,生死又有何妨,如果真的有阴曹地府,那也和阳间差不了继续,不过是异乡里另一场漂流的开始。

清朝的严我斯写到:“误落人间七十年,今朝重返旧林间, 嵩山道侣来相访,笑指黄花白鹤前”。

严我斯的绝命诗,透露出一种七十古来稀的乐观态度,没有一点悲戚,甚至能看到他对于重返林泉的欣喜,这样的生死观念,是何等的坦荡,令无数世人羡慕。

和珅是乾隆皇帝的第一重臣,后来被乾隆的儿子嘉庆皇帝赐死。和珅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因为《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和珅这个贪官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关于和珅的功过是非自有历史评说,不过他的绝命诗是非常意味深长的:“五十年前梦幻身,今朝撒手撇红尘。他日睢口安澜日,记取香魂是后身。”

在即将撒手人寰的时候,和珅挂念的却是睢口,也即是黄河经常决堤的地方,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通过这首绝命诗,我们也看到,在死亡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论这个人曾是何种地位,做过什么。

人生是一个单程,每个人生来便拿着一个单程票,来到世间后,便只有一往无前,不论你是否愿意,终点都只有一个。

台湾一个专门研究死亡教育的博士黄天忠说过:“只有无知的人与不能勇敢面对生命的人,对死亡才会感到恐惧。聪明的人会视死亡为亲密的伙伴和仁慈的导师,任何人若要完完全全成为一个生命力充沛而丰富的人,那么他在有生之年,必然得与死亡结友。”

“如果我们能视死亡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看不见而友善的同伴,他会提醒我们,不要常把现在该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帮助我们每天做得更好,而且充实”。

回望人类的所有奋斗史,无非都是在拓展人生的时间与空间。从这些绝命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坦然,在生命面前,他们终究放下了纷纷扰扰和执念,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相关文章

  • 绝命诗里的人生哲学

    关于死亡,中国人似乎向来是避而不谈的,属于忌讳话题。但有一种诗歌题材,名为《绝命诗》,不少仁人志士在死亡即将来临之...

  • 历史上十大绝命诗(词)

    绝命诗是中国传统诗歌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凡临终赋诗均可称为绝命诗(或绝笔诗),下面为您盘点十首绝命诗,一起感受诗人...

  • 【绝命诗】

    想葬花却无人葬我 花与我世间都寂寞 想唱歌却无人会做听客 所以为了你我,我永远沉默 想奔波却无处闪躲 要自由却参考...

  • 绝命诗

    骄阳胜火炉, 心若极地寒。 人生如炼狱, 我命何时休?

  • 【连载】《刀剑枪》第四回:红月出手,倚奇花克敌;同们兄弟,身陷绝

    (图片来源网络,原创作品转载必须本人同意)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叫人生死相许 绝命谷里绝命殿 绝命殿内风云涌 绝命绝...

  • 和珅的绝命诗

    五十年前梦幻身 今朝撒手撇红尘 他时睢口安澜日 记取香魂是后身

  • 巜绝命诗》

    《绝命诗》清,永嘉诗丐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

  • 那些绝命诗

    偶然读到李鸿章的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

  • 临事方知一死难

    绝命诗 李鸿章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

  • 王阳明《绝命诗》

    正德二年初夏,时年36岁的王阳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站当驿丞。行至钱塘江,遇刘瑾所派锦衣卫刺客的追杀,急中生智,留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绝命诗里的人生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ld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