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自主学习展示课”的实施与思考
“以人为本、特色办学”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倡导“快乐教育”。要求教师顺从学生的天性、承认差异、追求成功、宽容失败;充满尊重、理解、赏识、激励;引导学生感悟快乐、尝试快乐、享受快乐;让每个学生快乐做人、快乐学习、快乐创造;为学生的快乐人生奠基。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的需求,我校拟制了《天山第三小学课程整合开发实施方案》,将数学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是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此基础上我校确立了数学“快乐有效自主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即:预习自学——交流展示——指导提升——实践延伸。
我们把三小“数学自主展示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诠释为:“四环节三准备两主线一训练”。【四环节】第一环节:预习自学
这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或课内自学,可以制定导学提纲课前开展自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学习,获得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这一环节主要有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学问题。自学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
自学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是学生预习,是让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学。
这一环节避免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学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学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第二环节:交流展示
让学生把独立学习的结果在小组里先议一议,然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在全班讲一讲。交流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
第三环节:指导提升
教师先引导学生质疑,然后依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知识重点、难点适当导一导、评一评点拨归纳、指导提升。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马上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第四环节:实践运用
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开设实践专题让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行实践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教师选拟主题实践运用。教师首先选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二是生活实际问题,具体操作是学生先做,教师后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