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我不在乎米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我不在乎米

作者: 木兰秋菊 | 来源:发表于2020-06-02 07:45 被阅读0次

唐高宗时期,有个叫安学的官员在运漕米时不巧翻了船,船沉了,米也损失不少。当时卢承庆正担任对官员的考核工作,就给他打了个“中下”的评分,卢承庆把评语拿给他看,他非常平静,没有丝毫忧伤之情,没有丝毫抱怨之意。

卢承庆想了想,觉得那次事故纯属意外,也不是他有意为之,于是,就给他改为“中中”,以为他会很高兴,毕竟这考评与升迁和俸禄有关,直接决定他来年能领多少米啊,没想到他依然很淡定,没有一点喜色。

卢承庆心中暗暗赞叹:“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着人善类此。”于是,卢承庆又把他的评分改为“中上”。(这个“宠辱不惊”的故事出自《唐书·卢承庆传》)

如此的安然自若,如此的淡定平和,如此的坦荡从容,似一磐石般稳然不动,完全不在乎那少了或是多了的米。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白居易《对酒》)。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很快就这样过去了,为什么不快乐度过,还要争来争去惹烦恼呢?

正如杨绛所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失去又如何,得到又怎样,不过是过眼烟云,“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在意了便不痛苦。再说,一切事物还是变化的,谁说失去的就一定不会再回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需还会失之桑榆,得之东隅,失去的可能会以另一种方式还给你。

传说企鹅以前是会飞的,大批企鹅飞走了,一只母企鹅因为翅膀短不会飞,一只公企鹅留下来陪她,为了寻找吃的,他们学会了游泳。

多年后他们坐在海边,看着自己的孩子,母企鹅歉意地说,“对不起,是我让你失去了天空。”他回答:“有什么关系呢,我不是因此收获了海洋吗?”拥有天空和海洋一样宽广的心吧,失去与收获不过像天上的云在不断变化。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我的世界里只有花开花落,只有白云悠悠,也无风雨也无晴。“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米多一点少一点又有多大关系,不就是一粒米的事吗?

传统文化与人生哲学系列21(5)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我不在乎米

    唐高宗时期,有个叫安学的官员在运漕米时不巧翻了船,船沉了,米也损失不少。当时卢承庆正担任对官员的考核工作,就给他打...

  •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没米我难忍

    我已走出城池东门,想到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回来,也不知是不是还能回来。这也许就是一条不归路,一去将不复返,我的内...

  •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不为米所累

    郗嘉宾非常钦佩崇敬道安和尚的道德和名望,送给他千担米,并写了一封很长的信,有好多页,情意恳切深厚。道安和尚回信说,...

  •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偷没偷吃米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每天三顿都只能吃野菜,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

  •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负米报春晖

    小男孩安安的父亲姜诗,误信家人谗言,将安安母亲三娘休弃。三娘暂寄居在尼姑庵里,生活十分清苦,安安每天上学时把自己午...

  • 一粒米里知人生之——偷米送他人

    屈原小时候,正逢连年饥荒,屈原家乡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十分困苦,屈原非常怜悯之。他偷偷将家里的米倒进家门前...

  • 我是一粒米,每天要珍稀。如果不珍稀,浪费一粒米。

  • 读书——《菜根谭》(50)

    人之有生也 太仓之粒米 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洪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

  • 一粒米的故事

    我是一粒米 离开稻田的一粒米 告别生长的土地 汇入巨大的粮仓 穿越大街小巷 走过人海茫茫 我成了见过世面的米 我成...

  • 一粒米是一百万

    假如一粒米是 一百万 穷的没有一粒米 富的也不过几斤米 我对大米的记忆 却难以忘记 大山 农村 常年吃不到白花花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粒米里知人生之——我不在乎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sy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