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每天三顿都只能吃野菜,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89717/c35696c92874b7bd.jpg)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孔子问:为什么?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真相往往只有一个,但这一个却不是可以轻易所得到的,也许你只是看见了真相的一角,像盲人摸象一般。也许你只是看见了真相的外表,而没有抵达真相的核心。我们要站在事情的上下左右,前前后后,仔细打量,深入挖掘,才有可能接近真相本身。
你听到的不一定是你听到的,你看到的也不一定是你看到的。孔子对自己最得意的弟子尚且不能完全了解而被眼睛所迷惑,可见要了解事情的真相,不随意去揣测和怀疑,不随意妄下结论,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所以做人不可不谨慎。
站在颜回的角度看,我们知道这一生被人冤枉大约是常有的事,连作为老师最得意的弟子都可能被自己的恩师误会,何况其他一般关系的人呢?
屈原一心为国,却“忠而被谤,信而见疑”;司马迁不过是为李凌仗义执言,却枉受宫刑;鲁迅也曾说”我这一生被人冤枉还少吗?”浊者自浊,清者自清,我自问心无愧,我便心静如水。人生在世,不过是“太仓一稊米,大海一浮萍。”(白居易《和思归乐》)何必在意太多,何必纠结,何必计较?
一粒米里见真知,不要被一粒米蒙蔽了眼睛,而疑云暗生,不要因一粒米被怀疑,而烦扰苦恼。用一双温情眼看世界,用一颗坦荡心对他人。
传统文化与人生哲学系列21(1)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