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周。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译文:
再细长的竹竿,也难甩到淇水。
不是不念家乡,是路途太漫长。
泉源长流在左,洋洋淇水在右。
女子注定远嫁,离开父母弟兄。
洋洋淇水在右,泉源长流在左。
皓齿巧笑粲粲,佩玉叮当婀娜。
淇水哗哗如诉,松桧做桨做周。
几度架船欲行,以解我之乡愁。
引语: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女子出嫁后对娘家的思念。想家,是一种独特的情怀。古代男子结婚不离家,而女子通常有两个家:夫家和娘家。这这边想那边,在那边牵挂这边。
这首诗第一章写一个姑娘在水边思念家乡,她的家乡在淇水那边第二章写女子注定远嫁,离开父母兄弟。第三章写女子回忆在娘家的生活,曾经是那么快乐、天真。最后一章写着女子淡淡的忧愁。在夫家的女人,即便有诸多苦,也无人可诉说。那究竟有哪些苦呢?
其实,为了不让女儿在夫家受太多的苦,娘家在嫁女儿是会反复叮嘱女儿四件事:一是上孝公婆,二是中敬丈夫,三是下抚子女,四是洒扫庭院。这四件事,都是苦,只有做好了,才能转苦为乐。
所谓“上孝公婆”。此为第一难。如果女孩子不懂得上孝公婆,她就有可能遭丈夫的厌弃因为中国古代男人结婚并不离家,新婚夫妇常跟公婆一起生活,男人以畏惧父母为孝。若媳妇与公婆建立良好关系,那男人就活得没有压力,否则就会被迫二选一。通常,男人会在母亲的压力下选择抛弃妻子。所以婆媳关系难处,一直是中国的一大特色。
所谓“中敬丈夫”,是第二难。人有了肌肤之亲后,容易产生“轻慢心”,而快嘴不走心的女人更容易“轻慢丈夫”。女人尤其不能说“你瞧瞧人家隔壁老王怎么怎么”“再瞧瞧隔壁老李”……这样会让丈夫嗔恨,因为男人不见得比女人心大。其实能对外人彬彬有礼,也不要对亲人甩狠话,跟丈夫“相敬如宾”是一种境界。给足丈夫面子,自己没亏了什么反而能得到丈夫的敬重。
第三条“下抚子女”,这是现如今女人的一大痛越缺爱的女人越焦灼,抓不住丈夫就折磨孩子,越死盯者孩子,孩子就越紧张,越紧张就越容易得病。古人教育孩子,为人父母要先有一颗悠然的心,父亲要以他的意志和德行来提高儿女对世界的远瞻,母亲要以她的温柔和智慧来供给儿女悠远世界的宽度。
第四点是“洒扫庭院”。一个女人如果成天邋邋遢遢的,丈夫便不愿看你。成天怨东怨西,孩子便也怕你。这家,就没个好了。勤勉,也是一种美德。庭院整洁、衣着整齐,心情也会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