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一本很具有颠覆性的书《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里面讲到:社会需求是人类的天性 离群索取 基因是互惠互利 让我们活下来。看到这里自己对心中多年的疑问有了一些感触。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是一个特别不愿意看到别人好的一个人,可能这样表述不太清楚,在我的生活场景是这样,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我一个人怎么去解决它,而不是想着看看身边的朋友能不能帮助我一起快速解决问题。当别的朋友找我寻求帮助的时候,自己很多时候是排斥的,一方面想到的是,我想帮你但是有担心帮不好,那时候的自己消极想法挺多的。这个想法对自己影响多大的,当自己遇到困难想去寻求帮助的时候,会担心别人不会帮忙,一次,三次,当别人寻求我帮忙的时候我就会下意识地逃避,当自己或别人开口时,自己就会想到别人不会帮忙,以至于自己成了个不会使用互惠互利原则来拉近与对方关系的一个人。
追根溯源,原因来源于父母那里,当他们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向亲朋好友求助时,还没有张口就说这样或那样肯定不行,久而久之养成不去麻烦别人,别有人也别想来麻烦我的心态,我不能说这种心理有病,他们是错的,只是我和他们拥有两种不同的为人处世价值取向。通过这一年多和他们的相处,发现他们属于那种,你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如果要寻求帮助或去帮助别人是不行的。他们觉得这样不好,之前自己也是这种行为模式去应对人际关系。最让我头疼和搞笑的时,这次自己的重庆之行,妈妈居然告诉我不要去见谁谁,怎么怎么样。我想说的是,她的担心和关心我理解,但是她的说话方式和口吻,我真的接受不了。觉得自己去找他们就是自己在麻烦对方一样,反过来就非常讨厌别人来麻烦他们,你要先给我一个鸡蛋,我才愿意与你交换我的东西。说他们自私能够理解,但是换一个角度想,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他们这种中想着别人先给他们一些好处,自己才愿意付出的话,我想我们现在应该处于原始社会,幸运的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高度便利的社会,所以他们的这套逻辑是错误的或者不太适应现在的社会。
之前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原社会的时候,当一个原始人打猎成功后,自己一个人又吃不完,因为那个时候没有冰箱,他只有去与其他同伴分享,把食物存在对方的肚子里,下次当其他伙伴有吃不完的猎物时,他也可以不用饿肚子。从这个角度来看,因为给予对方需要生存的食物,这或许就是人类最早出现互惠互利情景之一吧。
所以,我需要去克服因为受父母影响的这种不会与人合作的思维模式。就像猫叔说的,持续分享,黄金万两。
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了解到这样一个概论,学会合作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自卑。在过去的近30年里,自己很多时候是一个比较自卑的人,当看到这个概念的时候,觉得黑暗逼仄的人生里突然射进了一束光。互惠互利,学会合作,加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