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应该是上中学的时候,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爬山,沉浸于爬山的过程中脑袋里就会冒出很多至今都觉得得意洋洋的感悟,比如:
上山的时候累的跟狗一样不停哈气,然后就会发出:“人生就像爬山,觉得累的时候说明在进步”这样的感悟。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又会觉得“为了进步的进步就是消耗生命,适当的休息才能爬的长久。”
我的体力不好,时常是哥哥们飞似地已经到了山顶,我还在半山腰,他们得意地催促:“你看你,爬的什么山,我们都到山顶了,你那么慢。”我悠哉地慢慢扇着扇子回怼:“爬那么快干嘛,路上的风景不容错过,为了登顶的登顶没有意义。”
记得有一次下山时发生了意外,看着很顺畅笔直的台阶路,便有些放松,快速地往下走,刚开始是主动的下冲,后来发现因为惯性的关系自己已经停不下来,只能顺着这个速度被迫地往下跑,否则就有摔跤的可能,等到了山下已经两腿止不住地发抖,回到家记得是三四天下不了楼,略微用力就疼的不得了。然后总结了一个经验:过于顺畅的时候要当心,有可能是在下坠。而且得意的时候不能太顺着杆子肆意冲刺,后面的发展很有可能就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刹不住车就只能被迫生活或者摔个大跟头。凡事悠着点没坏处。
在我了解到陈鹤琴老先生的“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 陈鹤琴所谓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即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理论时,与自己的经验结合发现,在自然的环境中,我们头脑里的智者会自动地出现。
活教育配合书本学习,结合起来就是自己的知识。
但我比较反对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由长者或他人灌输所谓的道理,因为这并不是由我自己体验而来的,而是别人的经验,虽然可能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些道理没有灵魂,没有活力,只有在我自己经验过,在过往学识中搜寻过,由我自己感悟而来,才是我自己的道理,是鲜活而有生命力的。作为监护人或养育者,可以从旁诱导,但决不可为图省事直接告知。
想起游泳。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游泳高手,他们说从我很小的时候就被他们放在自己的背上或者肚子上去江里游泳,按理说我应该是从小就很会游泳的孩子,可是,我直到高中二年级左右,因为脊柱侧弯的关系,被医生要求游泳练习才开始正式面对学习游泳这件事。
内心里我是知道我会游泳的,但是我无法放开我的游泳圈,总会有担心和害怕,对溺水的恐惧。
后来自己练习游泳,将游泳圈放在身边在浅水区练习,从浑身紧绷的状态,到慢慢放松。
印象最深的是父亲带我游夜泳,我的游泳圈陪着我,一点点朝着更深处划动,然后借着游泳圈的力量仰面躺着,那一刻,我此生难忘:漆黑的夜空底色,一轮明亮的月光,满夜幕的繁星。我躺在水面上,耳朵有一半在水里,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除此之外,再无它物。
当我那样躺着几近睡着的时候,脑海里的智者说话了:被父母的羽翼照顾着,永远学不会自由地游泳;永远在唾手可得的环境中,永远看不到更好的自己;越深的夜才能看到越为明亮的星星;越寂静的环境才能听清自己的声音。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类似的经验,在自然中获得感悟,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外界越是安静,我们离自己越近,当我们追逐于外界的声音时,越难靠近自己。
或许这些经验也是我能够坚持做心理工作的原因,因为我经历了,我知道,耐受住最初的懵懂、茫然、无措,最后总能走出自己的路。
如同今日的配图,“最清晰的脚印总是印在最泥泞的路上”。
凡经过,必有印记,经历过的困难和阻碍,造就着我们的今日,脸上的皱纹,说明着我们的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