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当《寂寞沙洲冷》的歌曲正肆虐的流传于大街小巷,各种网络媒体时。我总是把这一句听成
——“寂寞杀猪人”。
尚未了解歌词内容的时候,心里总是满怀好奇,一个杀猪的屠夫,为什么也会有如此的情感?
孤独、寂寞、凄冷的寒意……
难道就是传说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其实这首歌曲的歌词,由苏轼的一首词演绎而来。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往,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直白一点的翻译就是: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谁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这首词,是当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今天湖北黄冈后所作。
苏轼的人生,到这里也是他人生的一个节点。文风也开始为之改变。那年苏轼四十四岁,人到中年。
诗案之前,苏轼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
而诗案之后,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
黄庭坚在《山谷题跋》说此词:“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
苏轼开始飘然独立,只愿做一只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甘心承受寂寞孤独。
回头再说周传雄的这首《寂寞沙洲冷》。据说这首歌曲歌词内容大意是为了表达和女友分手后寂寞、孤独、无奈的感慨。
歌中有一句很直白的歌词“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其实就是讲述前女朋友寄来结婚喜帖,那种复杂的心情。
但我却更喜欢另一首关于孤独的歌曲——《当我孤独的时候还可以抱着你》。
我以为自己应该是最寂寞的人
却忘记了身边那双温暖的眼神
我以为自己可能是最孤独的人
却忽略了心中那份美丽的温存
……
我以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学史,从最早的诗经,到离骚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艳情小说,民国的白话散文,这一路走来,一脉相承。
到了现代,这一条脉络能传承的是什么?
我个人倒以为是广大所谓文化人,或许不太瞧得上的流行歌曲。
太多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写得比那些现代的文学作品精妙多了。
真的是时常有那种“初听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的感觉。
它的受众面,流行面更广泛。
更能容易引起广大听众的共鸣与共情。
人的一生,大概就像爬山,
前半程眼睛是长在头顶的,视界是朝上的,忽略的是脚下身边,向往的是遥远的天空,世界辽阔。
后半程视线开始往下看,眼睛视线所到之处,才是周边底层事物。心才会慢慢平复下来。看到的才是真实万物,自己的脚印与足迹。
人大概是要经历,才能变得成熟,才变得诚恳与踏实。
才会对真实的生活与那些关注的人心怀慈悲,用心去对待。心地开始变得柔软与细致。
2023/02/13 雨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f8b318f0200ad11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72054/fe107eac8c81e47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