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选择的终将成为你的一部分,不破不立,不舍不得。
就近两年我坚持的事谈谈,从15年开始参加十点读书会的百日阅读计划,参加了三次,这三百天是每天都会读书,然后做读书笔记输出。之后基本上一星期一本到两本
从15年6月开始到现在跑步两年,其中晨跑一年,从不愿意跑步到现在每天早晨自觉起床去跑步
参加过一次100天改变自己训练营,每天打卡计划、成就、小确幸和感悟。见到了很多牛人,觉得坚持这件事其实他们都在不自觉的做,我也跟着做。100天结束以后在小群我们还在坚持打卡。
今年参加过两个100天的薄荷阅读的英语名著阅读,完成8本阅读+音频学习还有一个60天的听力VOA训练
今年三月开始学习思维导图,四五六月丢弃没碰,然后七月捡起到今天每日至少两图,到现在可以用来梳理专业课思路。
其实做过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任何能够“坚持”下来的事,到了最后都不是机械的“坚持”,而是I WANT IT
一、我的坚持故事
以上的几件事就是我最近在做的,今天打算挑三个方面的活动来谈谈我的坚持。
三次百日阅读计划
我的偏好是文学社科类书籍,所以我的读书坚持也是文学社科和科幻类。
在这之前,其实我对读书也是很有兴趣的,受家庭环境和后来的教育影响,我买的最多的东西就是书。一直到初中都有在读书,基本上也是一个星期一到两本,但是高中之后没有再读。那次坚持刚好是上大学之后重新捡起读书这个习惯,所以我坚持的很开心,把之前想看的书单都看了。
通过这几次阅读活动,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三件事是:
1.在朋友圈打卡:每进行一个新的计划,我们都需要一个仪式感。在朋友圈打卡,就好像给自己立一个flag,为了自己打在标题上的百日阅读计划,是不是也可以再坚持久一点呢?
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很麻烦,但是后来会觉得那是习惯的一部分,从被动到自然而然,这就是习惯的养成之路。
2.开始使用有道云笔记,每天在摘录经典句子的同时也会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样一来即使过了一段时间再返回写书评,你看到自己的笔记,就会知道自己当时的想法,虽然电子版的笔记不如手写版有感觉,但是查找起来会很方便。
当看书不再是看过抄过就算过,而是经过思考之后的沉淀,这样我们就会慢慢喜欢读书的这个过程。当然,这样的读书笔记写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自然地联系我们的生活学习,举例说明这段话对我们产生的影响。这就是一个思维慢慢形成的过程。
3.这样每天写下的笔记除了是书的感悟,还会有自己的心情。再翻查起来,我们会发现其实读书亦是人生。每天看到自己写出了这么多的话,继续下去会不会也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呢?
跑步
我跑步的初衷是锻炼身体,因为我的体质比较弱。加入跑团之后从2公里慢慢到10公里,然后到现在每天早晨自觉的起床去跑步。
其实跑步是很麻烦,晨跑之后还要换衣服什么的,但是我坚持晨跑大概也有一年了,在春秋的时候,每天看着温暖的太阳升起,照下树荫间洒下的阳光,也是一种不错的体会哦。
我从不定时跑步到选择晨跑的原因是:我跑完之后大家才刚刚起床,这样会觉得比别人多了一部分时间一样,而且精力会更旺盛。
刚开始的时候我问了很多跑团的小伙伴关于晨跑的问题:比如会不会低血糖啊,会不会起得太早然后犯困啊,会不会早晨的空气不太好啊,等等一堆,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共同点在于他们都跟我说:去跑吧,没什么。
我跑了之后觉得真的没什么,那个时候发现自己果然喜欢杞人忧天,又或者说是习惯性地给自己找理由不去做——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第一步,自然知道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打算用跑步来减肥的小伙伴们,我说一点,就是不要死盯着自己的体重,而是要看自己的体脂率:有的时候体重不变,但是体脂率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健康状态。
我跑步两年,只是跑步,从来不克制自己饮食,体脂率不知不觉从19%到了16%,但是体重并没有变化。身体比原来好了很多,不再动不动就感冒了。
这是一个细水长流慢慢来的过程。跑步的时候比如跑5公里,最难的是3公里的时候,但是跑过了就会觉得没什么,只要坚持过了那个坎坷,剩下的都是康庄大道,但是如果你就停在那里,什么时候回想你都会觉得那很痛苦。
对了,偷偷的说,其实晨跑有助于杜绝晚上熬夜——熬夜了第二天晨跑就跑不动
思维导图
我是从今年三月开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的,因为觉得那种脉络很清晰,画出来很好看,比普通的线性笔记好记。三月份开始学的时候还是每天出一张图,中心图想半天才能画出来,分支线条还要打铅笔稿,最后再描出来。
课程一结束,我就出去旅游把它扔到了一边,四五六月都没想起来有它的存在。
等到了7月份,我突然觉得我可以用思维导图来画我的专业课脉络啊,所以就又把它捡了起来。
早晨先画一张剽悍晨读,然后再画专业课的逻辑脉络。这个时候我发现其实通过三月份的苦练,我可以不再用铅笔打底稿,中心图的问题随着画的天数增多,我的想法也随之增多,线条也比原来流畅,关键词的提取更有逻辑了。
每天画,每天自我评价,每天观摩大神的作品,然后修炼自己的提取关键词水平,看到每天的进步,更有继续的动机。
思维导图,思维在前图在后。这张图体现的是我们对主题的一个发散过程,也是思维的提取。看着自己画出来的图,能够知道自己的思考回路,那这些就足够了。至于会不会画画?那不重要,先会思考,再去修炼画画水平和视觉思维。这些都是工具,我们的成品也不是作品——对我们有用就好。
看起来也还可以了吧综上所述,我从读书的活动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和笔记方法,从跑步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去锻炼身体,从思维导图中得到了思维模式的修炼,这就是我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做这些事是不是很耗费精力?
其实数一数时间,每天读书半小时到一小时,跑步5公里的话是30分钟,画思维导图根据画的主题不同时间有异,但一张最多也不过是一小时。其实单拼时间是不多的。
况且,其实我的坚持是一个回路:看书想要记住怎么办?要坚持读和记笔记
那么看了那么多书想说点什么怎么办?就要输出,去写作
可是不能总坐着看书吧,身体吃不消啊,所以就要去运动
看了书想要更好的记住,就要考虑做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就是很好的选择
英语名著也是阅读的一种,语言不同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小王子我看中文版的时候关注在他最后的结局,但是看英文版我的关注在于这本书里所有的人都在失去
所以呢,其实成长就是这样的一个回路,我们开始走上寻宝之旅,就逐渐的都会接受其他的考验
这些事情拆开来看觉得无比的繁琐,但是结合到一起,才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第三部分啦,那么我们怎么去坚持呢?
第一步要有一个清晰的迫切的目标:一定是我很想……
第二步可以找一些小伙伴一起走或者是求监督:看到别人的坚持或者鼓励总会有自己的动力。
第三步是定一个周期,比如说100天,要有一个“强迫症”的心理:别总是说我今天有事呀,所以不做了,一定是每一天都不可以放弃
第四步就是做,做,做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会发现我们隐藏的一些属性:比如有的人很会整理读书笔记,有的人很会输出读后感,有的人看问题有很新颖的角度,有的人看书的速度很快还记忆力不错
那么这些隐藏的属性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我们的选择激发了自己的天分,我们的选择让我们能够成就未来的自己
如果一件事我们做了一年,两年, 很多年,这一定不再是机械的坚持,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是真的I WANT IT
制定计划的时候,在习惯养成期,要把它每天每天写进去,这样打钩的时候除了有成就感还会让我们看到完成度
但是一旦你已经习惯了每天去做的时候,把它从计划里删掉——我们的成就感不再源于习惯使然,那是我们的选择,我们的生活。新的空间告诉我们,可以开始下一个提高的项目了。
最后,祝福所有的小伙伴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回路,走的快乐又踏实。
纠结的时候就问问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