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经历的事情,终于等到大学毕业,以为可以远离这件事情,却发现简直幼稚可笑,各种培训、各种工作上的挑战都离不开学习这件事情。
当我们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发现俩个可怕的问题,一是知识太多,有种学不完的感觉;二是去参加很多培训和课程之后,发现一个糟糕的问题,就是当时也算听懂了,却运用不到实际的问题中,或者,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好好学习这本书中“临界知识”这一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临界知识”?
在介绍“临界知识”之前,必须先要明白作者所说的的“知识”,和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不是一回事。
我们普遍认为的“知识”是:我们在某一个地方购买的课程,或者是一个我们认为的有智慧的人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在作者眼里,这些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那么,他是如何定义“知识”的呢?
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也就是说,上述两条信息是不是能够定义为知识,取决于了解它的人能否实用这些信息改变自己的行为,产生新的结果。
举一个例子:如果你看到一篇文章之后点头称是,然后生活照旧,那么这篇文章只是一个信息,只有你看完一篇文章,了解一个观点,受到启发改进了思考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做事的方法,这个信息就变成了知识。
那么,什么是临界知识呢?
知识与知识是不一样的,有些只是比其他知识的威力更大。少数的知识能够给我们带来关键的影响,这就是临界知识。
比如,你知道从山顶上滚下的石头速度会越来越大,因此,当遇到泥石流的时候你就会往山的两侧跑,而不会顺着山谷与石头比赛。
你之所以会怎么做,是因为你知道石头会越滚越快。
如果你懂的牛顿第二定律F=ma,你不仅仅能解释为什么下落的物体速度会越来越快,你甚至有可能想办法造出火箭。
像牛顿第二定律F=ma这样能够更加广泛、更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称为“临界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有家长对我说,我们家的孩子上网成瘾,这可怎么办,每次谈话说的好好的,他也答应了,没有一次能做到,表面上看,是这个孩子又有网瘾又说话不算话,但是,事实上,是这个孩子缺乏自制力,只是显现在这些事情上而已。
我们只需要解决自制力的问题就好,如果每个问题都能找到它的本质原因,掌握解决本质问题的知识。
只有真的理解或者掌握一些比其他知识的影响更有决定性的运用,这些知识能够在具体的场景实用并且发挥作用,才能算的上掌握了一项临界知识。从而总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临界知识。
二、如何发现“临界知识”。
1、提升认知深度
通过深度认知得出结论,往往能解释相似情境中的很多问题,在这些结论中,有些结论经过更为广泛长期的验证,也在更普遍的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那么,这些结论就是我们说的临界知识。掌握这些临界知识,从而能够极大的提升学习效率。
什么算是深度认知,例如我们在计算小数乘法的时候,2.5×0.7的时候,找同学教的时候,同学只会告诉你这个算是怎么乘,当你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会先教你计算法则,这个计算法则就是临界知识,找计算法则的过程就是深度认知过程,当你通过深度认知掌握了计算法则,即临界知识,那么所有的小数乘法都学会了。
2、提高认知效率
了解问题的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
回到做题的问题,有的人做一道会一道,有的人做一道会三道,也就是举一反三,因为这三道用到的是同一个知识点,我们要做的是掌握这一个知识点,然后把这一个知识点应用到三道题目中,而不是研究每一道题的做题方法。
3、总结自己的临界知识。
我们要找临界知识,就要去它可能出现的地方去寻找,那么哪些地方比较容易产生临界知识呢?那就是可信度比较高、使用面比较广的重要硬学科里,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等。那么,具体如何找,作者提供了以下办法。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很多底层规律都能够联系起来,所以我们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始学习,然后总结规律,去运用,去实践,直至找到统一规律,即临界知识。
<2>找到最重要得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耳熟能详的规律,我们可以去寻找它的出处,就能发现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如果能够用更加底层、 通用的规律解释,就不用新的假设,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有的时候,我们对一个领域的解释并没有相关的储备知识,找不到更底层的解释。
解决方法一:想办法查询相关领域的书籍,查看有没有能够帮助我们的内容。
解决方法二:自己给出一个可能的合理化假设,然后验证是否合理。
三、如何运用“临界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怎么把临界知识真正应用起来,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呢?
答案就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我们学到的临界知识,是我们真正掌握它的关键。
刻意练习有两个方面的重复: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这个过程做起来并不容易,可是,想要有所得到,就必须要有所付出,自己慢慢的积累,才会有所收获。
作者给出他自己的一个办法:
先找这个场景下的专业技术解释,然后再对专业技术解释进一步深入分析,联系到临界知识。这样,我们就能积累不同场景下临界知识的应用,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刻理解这个临界知识。在未来新的类似场景下,我们就更容易第一时间联系到这个临界知识,产生预见性认知。
每个人都应当建立自己的筐架来积累自己的临界知识,不过,确实有一些重要的临界知识是通用的。
例如: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安全空间。
黄金思维圈是一个看透问题本质的利器。
这是我们平时看待问题的三个层面,回忆一下,大多数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往往停留在What层面,如果你是在How层面,或者在Why层面,那就是一小撮人之一,请你坚持一下。
其他的,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有人感兴趣,请自己查阅。
总结:了解什么是“临界知识”以后,结合普遍的临界知识和自己总结出来的临界知识,然后把它运用到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