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过日本的英国历史学家有不少,这里介绍的是英国前驻日本外交官和日本近代史学家乔治•贝利•桑瑟姆的最新著作《日本史》第一卷,副标题是律令国家的兴衰与武家政权的建立。我们知道,桑瑟姆是研究日本的专家,著作颇丰,如有《日本文化简史》、《日语的历史语法》《西方世界和日本》等。人这一次《日本史》第一卷主要内容就是从政治和社会方面去追溯日本文明的发展进程。
全书分为二十一章,日本的历代的顺序发展而著说,比较侧重讲到的时代为大和朝廷(古坟时代、飞鸟时代)、平安时代、奈良时代、 镰仓时代等。其中在第一章关于土地问题的论述,是非常公允的。如作者以欧洲的希腊与日本作对比,以希腊以海运贸易作为经济来源收益的对比,去突出了日本四分之三的陆地是不宜耕作必要粮食作物的丘陵三地的地理事实。继而论述到日本因为自然资源有限,尤其是金属资源十分有限,导致他们日本人日常的装饰和使用需求都是以木质和竹材为主。这这正是因为这种简单质朴的生活,使得日本人的生活艺术感,来来自于对自然的热爱。这种热爱是与近乎民族传承的那种根深蒂固的审美传统。
第二章人民中,这也公允地说明了在汉代,中华文明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是随之增加的。其中作者也较为翔实地引用了《魏志倭人传》的内容,去说明了曹魏时期中国人对日本的回访的事实。另外在风俗和信仰方面,《魏志倭人传》也提到了“相攻”既有可能属于统一战争,也可能是种族集团的对抗,也有土著对种族集团的敌意,这就是说明了日本古代是存在不同的风俗信仰的,但作者看来还是有着一定的共同信仰体系的,那就是对自然神明的信仰,此外作者在说到日本的对清洁的礼仪性要求是道德规范的起点的这些内容,都是在《魏志倭人传》引用出来的,可见这本书对日本的古代历史记录是尤为重要的史料文献。
而在当时行政系统中,作者也介绍了“百八十部”,这是有利于日本国家民族固有的优点或缺点的留存的。
第三章就讲到了大和朝廷。这就提到了作为第一个作为代表整个日本官方时节,小野妹子于607年离开日本入华学习,次年返回日本。这里也提到了受到7世纪中华文化的影响,《古事记》《日本书纪》的诗歌创作都是根据汉诗律学的要求得到润色的。如“磐余之鱼,出水叹息”“大倭之人,戚容太息”。
第五章就将了日本进入律令国家的时期,那就是与中国唐朝同期的奈良时期。日本当时统治者从飞鸟迁都到奈良,就新建成了很多寺庙。其中法隆寺就是8世纪早期风格,它包括两层金堂和五重塔。这里作者也介绍了防止舞弊的班田制,其中作者也批判了这种制度,因为该制度的本质是公地转为私有,必然导致严重的税收损失。之后作者就介绍了奈良时期的政治制度下的王朝问题和边境战争,我们知道奈良时代的日本在唐律的基础上,结合其国情,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日本律令制。但在光仁天皇治理下,出现了农兵分离的开始。
而在文化的上,作者就列举了伟大的日本歌集《万叶集》,其中体现人民的热爱自然的信仰的,就要数诗歌“人生微不足道,欲求道,并见山川清爽”这里有佛道的风味,但我们读到的日本对自然的热爱之美切。另外也体现出一种武士道的勇敢的诗歌,那就是“……死于大王之侧,岂有反顾之义”就表现了日本武士关于战斗或者军事热情和忠诚的表达。最后也提到了中国儒家文化对日本高统治者的觉悟性的影响指南,那就是:责任大于权利。
第六章就提到了离开奈良到了新京。从而进入了平安时代。因为前时代遗留下的土地拓殖与边境问题、班田制的失败、律令的不适用性,就导致了日本的平安时代要进行制度变革。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公务程序的简化。这样是有利于藤原氏以家族私利代表天皇统治日本。
而在这时期的宗教和学术也是值得一提的,其中就提到了最澄,他成立了“天台法华宗”,这是大大推动了日本佛教后来的发展,另外提到了弘法大师等。而在学术著作上,就有《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令义解》等。
这时期还有中国文学也是影响平安时代的文化,如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就参考了《长恨歌》的信息的。这里也讲到了政治和贸易的关系。这个时期的宋太宗对日本王统的稳定大感钦佩,于是中日关系正常外交的。而在日本的贸易上,有碍于航海技术的发展缓慢,导致无法定期海外贸易。
之后就谈到藤原摄关时期,说明了外戚干政时期,是追求求高雅都市社会欣欣向荣,对民间疾苦不管不问的黑暗时期。而在第十一章的平安时代社会及其信仰,就谈到了日本的占卜和驱邪文化、也谈到了反映日本人性格的新式佛教性质,也见到了与佛教可以抗衡的异教崇拜神道教。
而在第十二章武士阶层的成长中,作者首先对平氏和源氏对抗中,源氏胜利后稳定了日本封建社会的居民,并且有武士阶层庄园分地的经济基础,从900年开始出现了从诸国地主分化出独立军事阶层。于是自然会出现了敌对的家族纠纷。而根据《将门记》,早在10世纪前期,地方豪强已然建立起来自己的势力范围,权利大大增强,自然就出现了平忠常之乱。而在北方故事中,根据《陆奥话记》分别了介绍了前后各九年的战役。而在第十三章,就讲到了平清盛的为人和手段,其中就涉及了鹿谷事件、平清盛的对手,平清盛的衰落。第十四章就讲到源平之战,第十五章的东国武士。
第十六章就讲到了日本封建制度的起源。这里就介绍了武士的道德规范:勇敢和自我牺牲,是富有责任感的“东方骑士精神”。第十七章就讲到了北条执政。其中在《平治物语绘卷》就展示了1159年,平治之乱中乱兵纵火三条殿的情景。而在《蒙古袭来绘卷物》中,就展示了日本武士在博多湾石垣后严阵以待,以备元军入侵的场景。第十八章就讲到了行政改革和公武关系。
而在第二十章中就讲到了蒙古势力的崛起。这里讲到了忽必烈曾两次进攻日本但失败,最后日本幕府在1286年完胜元军后可以休养生息了。最后一章就讲到了蒙古人袭来后的日本,如造成的经济影响作者是有详尽的说明的,也说到了执权政治的衰落问题、正统性问题。
这种厚重的历史书籍《日本史》的第一卷,是乔治•贝利•桑瑟姆继《日本文化简史》等又一关于日本研究的呕心沥血之作。该书籍中既详尽讲述了日本人的物种起源,生动而客观赞美或评判地描绘了王室宫廷生活,审视了当时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贸易、土地改革、文化氛围、宗教信仰、武士文化等,也审视了圆滑的公家与好战的武家之间的冲突;详细描述了日本的封建社会风貌,阐释了它的内部压力,以及在战争与和平时期的行为表现,尤其是13世纪最后几十年应对蒙古人来袭。作者的客观机智就体现了既肯定中国元朝以及历代皇朝不好战不外拓展的友善外交和和平精神,既肯定了日本武士保家卫国的一面,但也揭露了武士群体对日本封建社会造成各种弊端。这第一卷就是以镰仓幕府瓦解结束。心切期待其他卷的出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