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儿在讨论电子琴乐曲,突然想不起来了,拿起手机打开浏览器,搜到一个视频,随手点开,一男子鬼哭狼嚎一般的自我陶醉画面。
因为不是要找的目标,我就随手一滑关掉了视频,奇怪的是,明明视频关掉了,男子歇斯底里地声音还在继续。
我确认了两遍,根本就找不到视频啊,下拉菜单里,也没有看到有后台程序在运行,离开浏览器,锁屏手机,黑屏了声音却依然在继续。
我满脸困惑,抬头看看在一边一直默默观看我操作的女儿,没有说话。
然后再次低头打开手机,点开清理所有运行程序的按钮……
女儿全程在观看我的操作,俨然看懂了我在困惑。
她突然大喝一声“停下”!女儿话音刚落,手机突然就安静了。
我和女儿四目相望,随即哈哈大笑,笑作一团……
笑得肚子疼,笑完,我问女儿,“宝贝,刚刚发生了什么?”
女儿说:“手机调皮,不听话!”
我笑,然后问:“刚刚,是你叫停了手机继续调皮吗?”
女儿说:“我不知道……”
我说,妈妈告诉你,其实并不是你叫停的手机,而是刚好妈妈对手机进行了彻底清理,刚好在你叫停的时候,清理完成了。这叫做“巧合”。
表面看起来是你大喊了“停止”,手机就没声了,其实,真正原因是妈妈刚好操作了清理程序。
女儿听得似懂非懂……
妈妈给你讲个故事——从前啊,有一只大公鸡,一天早上睡醒后,天还没亮,它翻来覆去睡不着了,闲着没事就“喔喔喔”地唱了起来。它唱累了,声音刚停下,却发现天亮了太阳出来了!
它惊喜地说:“是我叫醒了太阳啊!”
第二天,它再次确认,仍然是它打鸣之后,太阳就出来了。第三天第四天,都是如此。于是大公鸡就认定了,太阳公公是自己叫起床的。
从此以后,它给自己找了一份神圣的工作,每天早上都要去叫醒太阳。
女儿听完了觉得很好玩。我和女儿就此展开了讨论:太阳真的是公鸡叫醒的吗?
女儿说不是,因为我们早上都没有听到公鸡叫啊!
没错,住在城市里,想听到公鸡叫,很难了。
可是公鸡,却会误以为自己很厉害,叫醒了太阳。
在公鸡看来,是因为我打鸣,所以太阳升起来了。
公鸡把事实上完全不存在因果关系的独立事件,理解成了因果关系。
事实上,公鸡打鸣和太阳升起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恰好一前一后发生的两个独立事件而已。
别以为,只有公鸡会犯这样的错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那只“聪明”的公鸡。
一位父亲发现成绩一直不错的儿子,这次考试成绩很差,他就训了儿子一顿,第二次考试,孩子成绩又好了。
父亲认为,孩子的学习是需要自己监督的,不然孩子容易骄傲。
这位父亲不知道,存在一种现象叫做“回归均值”。
这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揭示的心理现象。
一位军官在检阅士兵成绩时,发现有士兵成绩很好,就表扬了他,结果第二次,士兵的成绩比上一次差了。
军官自我总结——是因为自己夸奖后,士兵骄傲了。
他把士兵的表现和自己的表扬之间,强行建立特定的因果关系。
其实,士兵表现的好坏和军官并无直接关系,士兵的训练是有正常的平均水平的。
偶尔一次成绩超出平均值表现的特别好,那么下一次,成绩会回归均值水平,和军官表扬与否并无直接关系……
话说回来,最后还和女儿探讨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检验公鸡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呢?
答案很简单,让公鸡“偷懒”一天不打鸣,看看太阳是不是还是会升起。
问题是,公鸡没有反思能力,它总是那么勤奋,天天打鸣,结果却一直活在错误的思维里。
可见,没有反思能力的人,是不是类似故事里的公鸡一样,太过勤奋反而会让自己错的更离谱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