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物至精
我的小衣柜里还放着20年前的衣服;专门有一个很大的抽屉,放着叠得整整齐齐的几百张购物袋;青春时期做得很棒的手工、过生日时朋友送的礼物,都在。每次收拾屋子,都拿出来抚摸一番,往日的情、往日的景历历在目。一天整理下来,思绪要在过往的日子里沉浸好几天。
我的衣服都很廉价,总是觉得自己要带小孩儿、要待在厨房,那都是永远搞不干净的地方,买了好的衣服也穿不干净、也没机会穿。只是偶尔需要出门的时候,自己便没有一件衣服可以穿,那是心里的沮丧与怨恨就别提了,以至于越来越不喜欢出门。
我用的物品也都很廉价,杯具、床上用品、各种工具,总觉得孩子还小容易把东西弄坏。还觉得现在没有一个好的外在环境,没有一个漂亮的家,用那么好的东西也不相称呀。所以,每一个状态中都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亲密接触,那种厌恶、那种自卑,时时刻刻萦绕在心头。
突然有一天我在想:曾经的礼物用来传递当时的感情,那时那刻的感情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与维系,俨然不能再用那个礼物来承载。当年的礼物与当年的我是十分相配,但N年了,时光流逝了,感情依旧在,礼物存在的所有价值与意义,只能是回忆当年,与现在无意,所以深深的感恩之后,让物质随风去,让情感永相伴。
常年的购买自己不喜欢的劣质的衣物,像是在给自己发出一种预告:你就只能配得上这些。真的是这样吗?我面容清爽、气质清雅、品行端正、举止端庄,这处处显示着,我是一个内在很讲究的人,为什么非要用不合拍的包装物来扭曲自己呢?于是,每个季节只购买两身自己喜欢的、合适的衣服,每天看着自己都是美的。也会因为喜欢这衣服,所以更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更注意整洁干净。
将就的用品,造就将就的人生。扪心自问,你想将就的过这一生吗?我不想。再扪心自问,你的人生是从一切如愿之后才开始的吗?肯定不是。我每呼吸一秒,都是在过我的人生。你选择用什么东西来陪伴你,你就选择了什么品阶的人生,进之,不光你用什么眼光来看自己,时间长了,别人也会顺着你的眼光来看你。所以无需等待,现在刚刚好,刚刚好的心情、刚刚好的音乐、刚刚好的高脚杯流转着刚刚好醇美的红酒。
扔掉一切将就的东西,不要多只要精,只要和现在的自己相匹配,相宜得彰,活在每一个当下,享受每一刻内心的富足与宁静。
断念至简
总是觉得自己生活的不够好,是因为自己没有别人会的多,知识技能都太缺乏了。太幸运了,刚好赶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想学什么信手拈来,有时候甚至能免费学到一些大师的课程,这是何等的幸福。但实践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光与仰慕之人差别还是那么大,自己反而乱了方寸,越来越焦虑。这就像是看到眼前漂浮着的哪儿哪儿都是钱,为什么伸手就是抓不到自己兜里来呢?这到处都是那么有用的知识,为什么我就学不来呢?扒拉一下自己的效率手册,每天满满的十几项工作要做,时间紧得像绷紧的发条,每时每刻都在往前赶。一天下来又累脑子又晕乎,回忆不起来自己都学了什么,不知道下一刻出现一个现实问题,需要用学到的什么技能或知识来解决,慢慢地甚至迷失了前方的路,抬脚不知道要往哪儿走。
过日子真的需要那么多的技巧吗?找到一条自己要走的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不好吗?
断情至纯
从我刚刚能够开始决定自己人生的时候,脑子里就一直想着要尽快的挣钱来帮助父母料理家务,后来就一直目光短浅的只看到眼前,从来没有想着要成长自己,结果可想而知。以至于到现在,自己还是一穷二白,不光没有能够帮衬父母,反而还要拖累他们。这让我羞愧不已,每日自卑、自责,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有一天我突然在想:父母的一生是一生,我的一生也是一生,为什么非要把这两代的一生参杂融合在一起呢?是因为血脉传承?是因为生养之恩?
我突然明白,父母至今未能过上物质上富足的生活,责任不在于我,他们过得是他们自己的人生,如果我要羞愧于没有能够让他们安享晚年,那我是不是也要责怪他们没有给我提供优质的童年生活环境呢?
《天道》里丁元英向我们阐述了这样一种孝道:如果养儿就是为了防老,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遇到不等价的时候,心里就更难过了。养儿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债权人,而这种比山高比海深的血缘亲情,你却永远把它当做还债报恩,这会让每个人都直不起腰来。而老人越是觉得养儿防老,就越容易觉得吃亏,心里就越苦。
这种孝道刷新了我的认知,我认为这才是真情,没有任何附加期望值的真情。
所以此处的断情,不是断掉感情,而是断掉可以视为包袱的情绪,还原亲情血液一样的至真至纯。
网友评论